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峰

孙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肺
  • 5篇心肺复苏
  • 4篇呼气末
  • 4篇呼气末二氧化...
  • 4篇急诊
  • 3篇急诊科
  • 2篇皮肤
  • 2篇骤停
  • 2篇进针
  • 2篇颈部
  • 2篇颈部皮肤
  • 2篇颈内静脉
  • 2篇颈内静脉穿刺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穿刺
  • 2篇呼气末二氧化...
  • 2篇呼气末二氧化...
  • 2篇回抽
  • 2篇多中心
  • 2篇二氧化碳监测

机构

  • 1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孙峰
  • 11篇徐军
  • 10篇于学忠
  • 8篇付阳阳
  • 6篇王亚
  • 5篇朱华栋
  • 4篇戴佳原
  • 3篇谈定玉
  • 3篇崔庆宏
  • 2篇马士程
  • 1篇须晋
  • 1篇李晨
  • 1篇张国秀
  • 1篇胡莹莹

传媒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概况和预后调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 调查急诊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现状。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地区6省市1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A患者。应用Utstein模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CA相关数据及预后;主要结局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次要结局指标为28 d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OSC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家医院613例CA患者数据。北京市和广东省医院CA患者ROSC率较高,但不同省市医院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在613例CA患者中,院内心搏骤停(IHCA)413例(占67.4%),院外心搏骤停(OHCA)200例(占32.6%);208例患者ROSC至少1次(占33.9%),仅20例患者28 d存活(占3.3%)。IHCA患者ROSC率显著高于OHCA患者〔37.3%(154/413)比27.0%(54/200),P〈0.01〕,而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HCA〔优势比(OR)=1.893,95%可信区间(95%CI)=1.253~2.858,P=0.002〕、徒手按压(OR=0.506,95%CI=0.348~0.736,P=0.000)、电除颤(OR=0.458,95%CI=0.300~0.699,P=0.000)、肾上腺素≤4 mg(OR=0.317,95%CI=0.216~0.464,P=0.000)是CA患者ROSC的保护因素。②在200例OHCA患者中,有49例ROSC(占24.5%),仅5例存活(占2.5%)。年龄〈65岁、目击者实施CPR及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且在救护车上发生CA的ROSC率高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749,95%CI=1.192~6.336,P=0.018)、徒手按压(OR=0.196,95%CI=0.072~0.535,P=0.001)、电除颤(OR=0.263,95%CI=0.108~0.641,P=0.003)、肾上腺素≤4 mg(OR=0.122,95%CI=0.049~0.303,P=0.000
胡莹莹徐军朱华栋张国秀孙峰张雅芝于学忠
关键词:急诊科心肺复苏心搏骤停
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院内复苏结果的预测价值:针对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 探讨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预测价值,寻找终止CPR的指标.方法 对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在研究数据中筛选出复苏30 min内有效记录了PETCO2的成年非创伤院内CPR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非ROSC患者复苏期间的PETCO2均值,并按照1、3、5、8、10 min PETCO2持续≤10 mmHg(1 mmHg=0.133 kPa)对患者复苏结果进行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ETCO2≤10 mmHg不同持续时间对复苏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467例复苏患者,其中419例完成复苏;排除院外复苏、未成年、创伤致心搏骤停、无PETCO2数值、PETCO2数值与临床情况不符和复苏30 min内未监测PETCO2的患者,最终120例成年非创伤院内复苏患者纳入分析.ROSC患者(50例)复苏期间PETCO2均值明显高于非ROSC患者〔70例;mmHg:17(11,27)比9(6,1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复苏期间PETCO2均值预测复苏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可信区间(95%CI)为0.689~0.735;当截断值为10.5 mmHg时,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PPV)为84.6%,阴性预测值(NPV)为46.9%.取各监测点PETCO2≤10 mmHg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PETCO2≤10 mmHg持续时间延长,其预测患者复苏失败的敏感度由58.2%降至28.2%,但特异度由39.4%升至100%;PPV由40%升至100%,NPV由57.5%降至34.2%.结论 对于成年非创伤院内复苏患者,PETCO2≤10 mmHg持续10 min可以作为终止复苏的指标.
孙峰李晨付阳阳谈定玉邵诗幻徐军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心肺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被引量:16
2017年
呼气末二氧化碳(end tidal carboil dioxide,ETCO2)监测是一项无创、简便、实时、连续的功能学监测指标。随着监测设备的小型化、采样方法的多样化、监测结果的精准化,ETCO2在急诊科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目前,ETCO2监测方法的选择和临床应用上仍存在诸多困惑,故制定该共识以期规范并提高我国急诊医学领域对ETCO2监测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孙峰马士程王亚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监测急诊科ETCO2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被引量:16
2018年
心肺复苏(CPR)是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的质量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缺乏心肺复苏质量控制的临床标准和执行规范。为提高我国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协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的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进一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亟待制定中国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王亚孙峰付阳阳徐军朱华栋于学忠
肾脏替代治疗中易混淆的概念被引量:1
2017年
1943年荷兰医生W.J.Kolff完成了临床上第一例的人工肾脏替代治疗( renal replacementtreatment, RRT) 。1977年PerterKramer首次进行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reatment, CRRT)。国内目前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肾脏替代治疗越来越多的被使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专业名词被推出。初学者面对这些相近似的名词时,容易产生混淆。本文针对常用的易混淆名词进行综述。
孙峰朱华栋
关键词: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专业名词初学者
浅谈思维导图在临床决策中的辅助应用被引量:19
2018年
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思维技术来提供复杂的主题概述并建立思维模型。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时大多使用"模式识别",但当碰到一些病情复杂、难以诊断的病例时容易出现诊疗思维混乱。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梳理临床思维的笔记方法,把复杂病例的典型症状体征作为中央主题,在此基础下延伸分支写出考虑诊断(次要主题),然后在每个考虑诊断后再延伸出此诊断的依据(二级分支)。通过临床实例的应用,可以高效地梳理临床思维,辅助临床决策,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的发生。
张雅芝徐军孙峰谈定玉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思维导图临床思维
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与传统培训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评价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一线值班医师,根据是否参加过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设置模拟临床情景分别进行考核。结果 40名临床医师入选,其中研究组19人,对照组21人。研究组与对照组根据气道管理考核评分比较,在插管指征部分的通气条件得分(4.37±0.93 vs. 3.62±1.25),预防性插管得分(4.37±0.93 vs. 2.90±2.02),准备部分的患者气道评估得分(4.37±1.56 vs. 1.48±1.79),操作部分的预氧合得分(4.58±0.82 vs. 3.48±1.89),预治疗得分(4.42±1.27 vs. 2.67±2.38),总得分(84.84±11.63 vs. 76.67±11.52)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部分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不仅能够保证气管插管技能培训效果的同时,还能培养学员掌握合理临床流程, 更好地满足临床岗位胜任力的需求。
孙峰付阳阳余姗姗姚慧戴佳原于学忠徐军
关键词:急诊气道管理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示教模型,包括:穿刺模块,所述穿刺模块包括仿真肌肉,和按照解剖学位置设置在仿真肌肉内的仿真血管;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容纳穿刺模块的容纳腔;仿真表皮,设置在本体表面上,并覆盖穿刺模块的表面,模拟人...
徐军于学忠付阳阳戴佳原崔庆宏孙峰金魁尹路余姗姗张丽利刘丹瑜王亚张秋彬曾雪萍姚慧李雪芳
文献传递
《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2
2017年
急诊诊疗是反映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指标之一。相对于门诊和住院部,急诊科面对的患者存在病情不明、缓急不一、就诊量不确定的特点。要求急诊科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有效、安全地处置患者。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就诊体验。因此,简单、方便、无创、经济的监测手段符合急诊的需求。
孙峰王亚马士程徐军朱华栋于学忠
关键词:二氧化碳监测呼气末综合救治能力经济负担就诊量
急诊科非急症患者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急诊拥挤已成为全球性医疗卫生难题,其中非急症患者增加是其重要原因。非急症患者是指病情允许到门诊或社区医院诊治,由于急诊医疗服务特点、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他们涌入急诊科,占用了急诊资源,降低了急诊医疗效能。近年来,我国急诊就诊量呈爆发性上升,非急症患者就诊现象十分普遍。随着我国全科医学的推动和发展,逐步推进“分级诊疗”,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下放到基层医院,将有助于缓解急诊科非急症患者聚集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非急症患者的研究,就其非急症患者的定义、现状、成因、影响、缓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我国非急症患者提供参考。
张雅芝徐军须晋张秋彬孙峰邵诗幻付阳阳刘丹瑜于学忠
关键词:急诊科全科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