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薇
-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0例,其中分低龄组36例,高龄组34例,均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肌梗死发生率等疗效及其预后。应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earson法检验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高龄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44.41±3.43)%,低龄组AA抑制率(43.86±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948)。高龄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39.53±16.97)%,低于低龄组ADP抑制率(59.9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两组间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1,P=0.001),且与ADP抑制率呈负相关(r2=0.333,P<0.05)。高龄组心肌梗死11例(32.35%),低龄组4例(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0.042)。随访期间,两组首发心肌梗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较高,与高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风险较高。
- 孟薇李开来杨珺楠
-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抵抗
- 高龄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影响研究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 在预测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这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70例,年龄70-90岁之间,因老年痴呆、脑卒中、骨折后卧床〉1年的患者.以TEG测定的凝血综合指数(Clotting composite index,CI)分组,CI≤3的定为对照组,CI〉3的定为高凝组.全部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每月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基线血栓弹力图指标:凝固角(α)、CI、凝固时间(K)、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反应时间(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凝状态与年龄(P=0.047)、糖尿病史(P=0.001)、卧床时间(P=0.043)、肿瘤(P=0.001)、骨折(P=0.002)相关,与性别、血脂、血压、饮酒、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关.对可能导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高凝状态的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OR(95%CI):5.634(1.114-28.496),P=0.037]、肿瘤[OR(95%CI):4.652(1.142-18.955),P=0.032]及糖尿病[OR(95%CI):6.269(1.528-25.725),P=0.011]是老年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中,以CI值升高定义的高凝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CI值正常的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骨折、肿瘤及糖尿病.
- 孟薇李开来杨珺楠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不同年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及机制研究
-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且口服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70例,按照年龄分组,将6...
- 孟薇杨珺楠
-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