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微信正念冥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胶质瘤患者术前磁共振肿瘤恶性度评估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微信正念冥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胶质瘤患者术前磁共振肿瘤恶性度评估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40例患者,检查前4天进行基于微信正念冥想训练。检查过程中患者佩戴耳机听正念冥想音频。并与40例性别、年龄及检查时程相匹配的常规影像护理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对照。2组患者均行胶质瘤术前磁共振肿瘤恶性度评估序列检查,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表评分。干预组检查前再次进行SAS和SDS评分。图像质量和评分由2名影像科主治技师和2名主治医师分别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间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存在轻度焦虑和抑郁症状,SAS和SDS表评分无显著差异(t=-2.17,P>0.05;t=2.57,P>0.05)。干预组患者在正念冥想干预后,其SAS和SDS评分较检查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3,P<0.05;t=12.13,P<0.05)。图像质量评价对照显示,干预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好于对照组(χ2=17.84,P<0.05)。结论微信正念冥想干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胶质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使患者能够配合磁共振的特殊检查,进而提高图像质量,最终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方跃美 张娟 徐建珍 张澄燕 火红 刘晓芹 于静 陆红权 李成林 黄雨 王晓 戴珂 田蕾关键词:胶质瘤 图像质量 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强迫障碍患者的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2016年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未经治疗的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强迫障碍(OCD)患者脑白质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OCD患者和28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等方法比较两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得出有差异脑区,并分析患者组脑白质改变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大脑胼胝体、右侧上纵束、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丘脑后辐射(视辐射部)等部位的FA值显著降低;未发现任何脑区的FA值与临床行为学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多个脑白质区的结构异常可能构成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OCD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些脑白质区的变化可能是此亚型OCD的特征标志。 李玉晶 徐曙 马丽沙 黄茹燕 肖朝勇 李宗鸿 胡君 李成林 刘文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的变化以及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OCD患者和31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使用SPM8、DPARSF、REST等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间全脑Re Ho的改变;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the 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并分析OCD患者脑Re Ho值与临床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CD患者左侧前额叶的Re Ho值显著升高,左侧颞枕部和双侧梭状回的Re Ho值显著降低,以上脑区的Re Ho改变均未发现与Y-BOCs量表的相关性。结论:未经治疗的OCD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局部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一致性异常,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OCD的病理机制有关。 马丽沙 徐曙 黄茹燕 肖朝勇 李宗鸿 胡君 李成林 刘文关键词: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MRS联合形态学测量对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和结构的研究 <正>目的:运用多体素三维磁共振波谱(3D-1H-MRS)和基于freesurfer的形态测量分析首发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 D)患者双侧海马代谢物改变和亚区体积特点,评价海马1H-MRS及体积变化... 王晓 肖朝勇 刘文 王纯 胡晓 李宗鸿 胡君 李成林关键词:形态学测量 MRS 抑郁症患者 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基于MRI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研究 2014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BM)探讨未经治疗的强迫障碍(OC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南京脑科医院失眠、神经症门诊就诊的46例OCD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磁共振扫描;使用SPM8、VBM8、REST等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在控制受试性别、年龄、受教育年等因素前提下,分析强迫障碍患者平均大脑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对照组相比,OCD组的大脑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BA18:MNI坐标:x=-17,y=-77,z=-5;相连体素:673;t=-4.426;P〈0.01未校正)、左侧前楔叶(BA7;MNI坐标::x=-2,y=-51,z=-44;相连体素:1420;t=-4.222;P〈0.01未校正)及右侧扣带中回(BA32;MNI坐标:x=12,y=20,z=-44;相连体素:618;t=-4.716;P〈0.01未校正)等部位的灰质体积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灰质体积的降低和YBOC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09)。结论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右侧扣带回、左侧楔前叶的灰质体积改变构成OC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的灰质体积改变能客观地反映OCD的严重程度。 马丽沙 徐曙 黄茹燕 肖朝勇 李宗鸿 胡君 李成林 刘文关键词:扣带回 枕叶 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研究 2019年 目的 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术中皮层直接电刺激(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CS)技术,探索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评估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价值。方法 给46例大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行ASL的运动态与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得到能够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图像,并与术中DCS及fMRI结果相比较;评估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的3D ASL减影图像上手运动功能区均能显示,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分散、变小、信号强度降低、变形、移位或无改变等;并且与DCS和fMRI结果一致。结论 3D ASL显示的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与DCS和fMRI的结果一致,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献伟 邓玲珑 胡君 李成林 沈柏 曹平 钱春发 耿良元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皮层电刺激 MRS联合形态学测量对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和结构的研究 目的:运用多体素三维磁共振波谱(3D-1H-MRS)和基于freesurfer的形态测量分析首发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MD)患者双侧海马代谢物改变和亚区体积特点,评价海马IH-MRS及体积变化在首发M... 王晓 肖朝勇 刘文 王纯 胡晓 李宗鸿 胡君 李成林MRS联合VBM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海马代谢和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运用多体素三维磁共振波谱(3D-1H-MRS)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双侧海马代谢物改变和结构体积变化特点,评价海马1H-MRS及体积变化在首发抑郁患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量40例首发抑郁患者和20例健康者双侧海马体积及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峰下面积,计算出NAA/Cr、Cho/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发抑郁组右侧海马NAA/Cr、Cho/Cr及Cho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抑郁组双侧海马体积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体素3D-1H-MRS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首发抑郁提供参考。 李宗鸿 胡晓 王晓 王纯 胡君 李成林 肖朝勇 刘献伟关键词:首发抑郁症 磁共振波谱 海马 帕金森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存在的异常。方法对60例PD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PD组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脑功能低频振荡幅度(mAL... 李宗鸿 肖朝勇 刘文 胡晓 王晓 胡君 李成林 桑雁 马清 于静 陆红权 姚兰兰关键词:静息态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序列联合MRVE在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仿真内镜(MRVE)在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40例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病人的资料,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7~86岁,平均(59.6±2.2)岁。所有病人均行3.0 T MR三维高分辨成像,进行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扫描,并进行MRVE重建。采用χ2检验比较三维高分辨成像及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预判断责任血管的阳性率,并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上述2种成像方法对责任血管的检出率。结果术前40例病人采用2种成像方法检查,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责任血管压迫显示的阳性率(95%,38/40例)高于MR三维高分辨成像(85%,34/40例)(χ2=1.826,P=0.04)。术中发现40例PTN病人均存在责任血管压迫,其中动脉压迫33例(82.5%)、单纯静脉压迫3例(7.5%)、动静脉混合压迫4例(10.0%)。2种成像方法对动脉压迫的检出率均为100%。MR三维高分辨成像联合MRVE成像对静脉及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检出率(71.4%,5/7)高于单独MR三维高分辨成像(14.3%,1/7)。结论 MR三维高分辨成像序列联合MRVE技术能有效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能够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柴学 肖朝勇 黄清玲 王晓 李成林 罗正祥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