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金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共情
  • 4篇心理
  • 2篇智能体
  • 2篇机器人
  • 2篇哈欠
  • 2篇传染
  • 2篇传染性
  • 1篇大学生
  • 1篇动机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心理理论
  • 1篇心理效应
  • 1篇心理应激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智
  • 1篇心智模型
  • 1篇认知神经
  • 1篇认知神经科学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苏金龙
  • 10篇苏彦捷
  • 4篇颜志强
  • 2篇肖瑶

传媒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心理技术与应...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情与同情:词源、概念和测量被引量:51
2018年
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共情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共情原本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逐渐变得模糊,具体表现为共情与同情术语的混用。事实上,与共情不同,同情的历史更加悠久,例如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和休谟提出的同情说。为了辨析共情与同情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阐述现有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文从词源、概念和测量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期望进一步规范相关术语的使用,进而为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提供一些建议。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共情词源
共情的时代变迁:一项横断历史元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共情作为人际和谐的粘合剂深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非常多。然而,目前关注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共情主体及共情对象等微观因素,少有研究试图探讨随年代变迁而发生改变的社会环境对共情的影响。为探讨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2009-2015年间的18项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测量大学生共情水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年代可以解释大学生共情水平19%的变异;(2)大学生共情水平均值在2009-2015年间的增加量为8.3(效应量d为0.94),这说明大学生的共情水平在2009-2015年间逐渐升高;(3)相关分析表明,共情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42,p<0.05),与18至25岁青少年刑事犯罪数呈现边缘显著的负相关(r=-0.42,p=0.057)。最后,本文对大学生共情水平逐年升高的原因,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共情大学生
演化视角下的人类愤怒:愤怒标定理论被引量:1
2017年
愤怒标定理论从演化的视角解释人类愤怒,认为其是演化而来的神经计算系统的表达,其产生主要依赖于他人针对自己设定的利益权衡比(welfare trade-off ratio,WTR),当他人针对自己的WTR低于预期时,个体就会产生愤怒。它同时认为愤怒包括损失和"侮辱"两种触发刺激,而针对不同的刺激个体会采用不同的反应模式,近来的相关研究已经为该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但个体表征他人针对自己的WTR平衡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进一步纳入社会性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愤怒演化以及将共情这种特质性变量纳入框架将是该理论未来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方向。
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愤怒共情
求偶动机的心理效应被引量:5
2017年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机能受到演化压力的塑造,性选择作为重要的演化动力因素,在人类心理机能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性选择密切相连的求偶动机可以影响包括注意、知觉、记忆、决策及社会行为在内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行为,但求偶动机操控方法的混乱及研究过程中对文化和层级选择的忽视制约了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以行为数据为基础,从神经、激素和基因层面建构立体的研究框架对于揭示背后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苏金龙苏彦捷
从人类共情走向智能体共情
2019年
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其传统智能以外的其他能力,如共情。基于共情的经典理论,以新兴的智能体共情(artificial empathy)为主题,同时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通过系统地阐述现有与智能体共情有关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对该领域研究宏观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认为在未来研究中,借鉴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机器人理论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机器人共情系统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而其间涉及的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智能体共情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机器人人工智能
一种新的行为-认知-情绪三元观:基于演化与发展视角的启示
关于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关系的一些传统观点认为,认知是行为的意向源头和情绪产生的中介。然而仅关注认知有时仍无法有效地改变行为或调节情绪,出现知道却做不到或者知道不必要却忍不住生气等现象。过去与环境互动的经验(行为结果)似...
尹彬王雅欣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情绪图式心智模型
发展视角下的民族心理被引量:1
2018年
民族心理学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如何从发展的视角对民族心理进行考察尚有待探讨。民族心理对文化实践的依赖性决定了在对应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宏观演化和微观发展两个层面的影响。在该框架下,厘清民族心理的概念,对民族心理产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实践背景进行剖析,探索其可能具有的基因基础,对于了解民族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囿于目前主流心理学内容框架多基于多数群体,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解释上需要相对谨慎。
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民族心理基因文化
哈欠传染的发展与演化:一项探索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传染性哈欠可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实证证据还非常有限。研究收集了大学生和老年人两个年龄群体的传染性哈欠和自发性哈欠数据,测量了抑制控制和观点采择,同时采用问卷测查参与者睡眠状况等。结果发现:大学生表现出哈欠传染,但这种现象在老年人群体中不明显;传染性哈欠和个体的抑制控制能力存在共变关系;相比传染性哈欠,自发性哈欠更多与一些基本的生理因素(如睡眠状况、警觉程度)相关。结果为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个层面探究传染性哈欠的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苏金龙苏金龙肖瑶
关键词:社会功能
基于社会功能假说探讨应激对传染性哈欠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看到周围有人打哈欠,我们自己可能也会跟着打哈欠,这种由他人哈欠诱发的哈欠被称为传染性哈欠.传染性哈欠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原因和机制的分析还非常有限.哈欠的社会功能假说认为,哈欠可能具有交流功能,用以传递威胁或预警信息,使得哈欠的传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然而,该假说更多的基于动物观察推测而来,少有实证探讨,在人类群体中相关考察更是稀少.基于这一假说,研究对60名大学生采用社会压力任务激活应激状态,监测心电反应并通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中文版与放松状态主观评定问卷对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评定,采用眼中读心任务测量心理理论,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斯坦福嗜睡量表控制睡眠状况和警觉程度,考察心理应激与传染性哈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心理应激会显著增强传染性哈欠,却不会影响自发性哈欠.同时,被试的心率变异性越高,对应影响越不明显;心理理论越高,对应影响则越明显.上述结果为哈欠的社会功能假说提供了支撑,提示传染性哈欠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可能承担着重要的交流功能,有着特定的适应意义.
苏金龙肖瑶肖瑶
关键词:心理应激心率变异性心理理论
从人类共情走向智能体共情被引量:21
2019年
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其传统智能以外的其它能力,如共情。基于共情的经典理论,本文以新兴的智能体共情(artificial empathy)为主题,同时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现有与智能体共情有关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对该领域研究宏观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指出在未来研究中,借鉴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机器人理论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机器人共情系统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而其间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
关键词:共情机器人人机交互情绪理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