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淼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细胞损伤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髓过氧化...
  • 1篇血压
  • 1篇髓过氧化物酶
  • 1篇皮素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 1篇青年
  • 1篇青年人
  • 1篇缺氧
  • 1篇缺氧复氧
  • 1篇中年
  • 1篇中年人
  • 1篇微循环
  • 1篇微循环障碍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咸宁市疾病预...

作者

  • 3篇王淼
  • 2篇甘受益
  • 2篇李宾
  • 1篇宋巧巧
  • 1篇刘静
  • 1篇阮美生
  • 1篇钟平
  • 1篇黄玲燕
  • 1篇徐鑫
  • 1篇刘姝莉
  • 1篇葛雄
  • 1篇黄俊

传媒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冠脉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表达水平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计算平均血流帧数(平均TFC)。冠脉狭窄程度<40%并伴有慢血流(平均TFC>27)的患者50例纳入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组;同时血流正常(平均TFC≤27)的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冠脉内血浆MPO、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结果:CMD组血浆MPO、ET-1表达水平以及平均TF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PO和ET-1表达水平分别与平均TFC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血浆NO表达水平与平均TFC显著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PO、NO、ET-1与CMD独立相关(P<0.01)。结论:冠脉MPO表达水平与CMD程度相关。
李宾刘静刘姝莉黄俊葛雄王淼甘受益
关键词:冠脉微循环障碍髓过氧化物酶内皮素-1
MiR-499靶向HMGB1保护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miR-499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免抗人单克隆抗体(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将H/R+miR-con组(转染miRcon)、H/R+miR-499组(转染miR-499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con)、miR-499组(转染miR-499 mimics)、anti-miR-con组(转染anti-miR-con)、anti-miR-499组(转染anti-miR-499)、H/R+si-con组(转染si-con)、H/R+si-HMGB1组(转染si-HMGB1)、H/R+miR-499+Ctrl组(miR-499 mimics和pcDNA3.1共转染)、H/R+miR-499+HMGB1组(miR-499 mimics和pcDNA3.1-HMGB1共转染),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H9c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499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NC组相比,H/R组细胞中HMGB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miR-499表达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499或敲减HMGB1均可显著下调H/R H9c2细胞凋亡率,显著下调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的蛋白表达(P均<0.05);过表达HMGB1可逆转miR-499对H/R H9c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MiR-499可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H9c2凋亡,保护心肌细胞,其机制与靶向HMGB1有关,将可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周慧良甘受益李宾冯光瑞宋巧巧王淼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
网络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网络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均按高血压诊疗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对照组门诊随诊,研究组进行网络干预,时间2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在干预后第12和24月末,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各维度积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1),但研究组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在干预后第6、12、18、24个月末,两组血压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1),但研究组降压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网络干预有助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有利于血压控制,较门诊随访模式效果优越。
黄玲燕阮美生钟平阮娅芳王淼徐鑫
关键词:高血压干预性研究中年人青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