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大庆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刺激疗法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转流
  • 2篇心肺转流术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置换术
  • 2篇体外循环
  • 2篇转流
  • 2篇转流术
  • 2篇外循环
  • 2篇疗法
  • 2篇瓣膜
  • 2篇瓣膜置换
  • 2篇瓣膜置换术
  • 2篇刺激疗法
  • 1篇电针

机构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作者

  • 3篇章放香
  • 3篇吴大庆
  • 1篇肖红
  • 1篇余相地
  • 1篇张竞超
  • 1篇刚绍鹏
  • 1篇张笃文
  • 1篇罗云鹏
  • 1篇邹小华
  • 1篇肖红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评价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4例,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ASA分级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对照组(C组)和电针组(EA组).EA组于诱导前20 min开始至术毕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郄门穴、神门穴和百会穴,频率为2 Hz的疏密波,电流1.0~ 1.2 mA.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于术前1d、术后1和3d时记录恢复质量(QoR-9)评分和MMSE评分.观察术后3d内恶心呕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补救镇痛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E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和3d时QoR-9评分较高,术后3d内恶心呕吐、POCD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电针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转归.
肖红章放香余相地吴大庆张笃文刚绍鹏曾德壳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心肺转流术预后
电针刺激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丙泊酚及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全身麻醉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丙泊酚及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全麻组(对照组)及电针刺激辅助全麻组(针刺组);针刺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于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进行电针刺激至术毕,两组术中均予中长链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维持BIS值40~60;记录术中使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总量,于麻醉前(T1)、CPB前10 min(T2)、缝皮前10 min(T3)及转入ICU后10 min(T4)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针刺组术中咪达唑仑及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1~T4时点的MAP、HR、SPO2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针刺组术后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患者知晓术中情况。结论:电针刺激辅助全身麻醉能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咪达唑仑及丙泊酚用量,加快术后恢复。
吴大庆邹小华章放香黄玲黄杰冯典高敏
关键词:电针全身心脏瓣膜置换术丙泊酚咪达唑仑
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18-25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电针组(EA组)。EA组于麻醉诱导前20min至手术结束时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内关、郄门、神门、百会,频率2Hz,电流强度依患者清醒时耐受程度为宜。于电针前、转机30min、停机后30min、1、2h、术后6和24h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cTnI浓度,采用羟胺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于术后1、6和24h时进行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h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A组停机后30min、1、2h和术后6h时血浆MDA浓度、术后24h时血浆cTnI浓度和转机30min、术后24h时血浆hFABP浓度降低,心律失常评分和术后6、24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抑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心肌保护效应。
肖红吴大庆章放香陈冰凝张竞超罗云鹏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心肺转流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