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1~2015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药敏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011~2015年Ab药敏变化趋势及不同部位菌株药敏情况。结果:2011~2015年共分离非重复Ab 1 355株,主要分布于痰、皮肤软组织、导管、尿、脑脊液等5个不同部位,分离自非ICU住院患者的菌株占67.23%;亚胺培南耐药株占53.50%,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90%,其他药物敏感率均<70%。2012年比2011年、2013年比2012年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中的11种敏感性显著升高(P<0.05);但2014年比2013年药敏变化不明显,2015年比2014年对各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不同部位Ab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略有差异;除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药物敏感率均<30%。结论:Ab可能存在传播,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Ab大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治疗可选药物有限,应监测药敏变化或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宋真金炎郝莹莹王鑫董春忠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抗菌药物敏感性医院感染
- 三黄桃红油纱促进动物体表创面愈合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研究三黄桃红油纱促进肛瘘创面愈合的机理,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三黄桃红油纱组)、对照组(凡士林油纱组)和空白组,每组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动物体表瘘管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5d后取创面组织,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的细菌定植情况、创面组织中TNF-α和IL-10水平、创面EGF水平。结果显示,肉眼观察发现,实验组创面菌落定植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任意2组间创面TNF-α、IL-10、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各指标数据更接近空白组。结果表明,三黄桃红油纱可以减少肛瘘创面的细菌定植、减轻炎性反应、促进EGF释放,从而加快肛瘘创面的愈合过程。
- 王鑫路永超
- 关键词:肛瘘凡士林创面愈合
- 2012~2016年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2012~2016年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012~2016年共分离非重复流感嗜血杆菌503株,通过对9种药物的检测来看,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儿童分离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P<0.05);共分离出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305株,占60.6%,产酶菌株的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人群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宋真王鑫郝莹莹白媛媛金炎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药物敏感性试验Β-内酰胺酶
- 某地区17361株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血流感染患者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山东省各医院血培养分离菌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数据。结果 2015年山东省血液样本共分离非重复菌株17 3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 524株,占54.9%,高于革兰阳性球菌(7 837株,占45.19%)。分离率居前5位的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5%和25.8%,产ESBLs菌对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及头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这3类药物可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应慎重选择。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7.1%,远远低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80.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7%和1.2%,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7%和4.7%。万古霉素仍可以作为革兰阳性球菌所致血流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不同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了解本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重症感染的死亡率。
- 王鑫白媛媛王翠翠申翠华金炎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率血培养血流感染
- 2013~2015年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某医院2013-2015年儿科CAP患者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版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数据。结果:引起儿童CAP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且前3种细菌占各年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逐年增加;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低于10%,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的比例较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出现。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仍较低,但耐药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儿童CAP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成人不同,病原菌耐药性不容乐观,根据病原菌耐药情况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对于改善CAP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王鑫宋真白媛媛郝莹莹金炎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抗菌药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