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 作品数:90 被引量:3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及胎儿血管炎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11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胎儿血管炎(fetal vasculitis,FV)及HC合并FV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lO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28^+0-31^+6周的34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阳性组和Hc阴性组,FV阳性组和FV阴性组,Hc阳性组再根据是否合并FV,分为FV阳性组及FV阴性组;比较上述各组间RDS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临床资料,包括男性比例,出生胎龄,体重,剖宫产率,产前激素应用比例,其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胆汁淤积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阳性组(145例)RDS发生率为49.6%(72例),HC阴性组(202例)RDS发生率为67.3%(136例),HC阳性组RDS发生率明显低于HC阴性组(P〈0.05);FV阳性组(64例)RDS发生率42.2%(27例),FV阴性组(283例)RDS发生率63.3%(179例),FV阳性组RDS发生率明显低于FV阴性组(P〈0.05);HC阳性FV阳性组(64例)RDS发生率42.2%(27例),HC阳性FV阴性组(81例)RDS发生率55.6%(45例),两组间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1)HC、FV均可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生率。(2)HC合并FV未进一步降低早产儿RDS的发生率。
- 张莉周涛邹志慧杨冰岩王维琼张晓敏陈少波赖春华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肝活检病理检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活检病理检查对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IHS患儿进行经皮穿刺肝活检取肝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按肝细胞水肿变性及瘀胆程度分为4级;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Ⅰ级、Ⅱ级改变为婴肝1组,Ⅲ级、Ⅳ级改变为婴肝2组,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巨细胞病毒抗体、B超胆囊显影等检查对两组患儿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婴肝1组12例,病理Ⅰ级4例,Ⅱ级8例;痊愈10例。婴肝2组8例,病理Ⅲ级5例,Ⅳ级3例;痊愈2例,未愈6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为肝外胆道闭锁。结论:病理改变Ⅰ级、Ⅱ级的IHS预后优于Ⅲ级、Ⅳ级者,肝活检病理检查对IHS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刘玉玲米贤军周涛付四毛
- 关键词:预后肝炎综合征肝组织病理婴儿
- 儿童晚发型癫痫性痉挛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晚发型癫痫性痉挛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0年6月-2015年8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的13例临床诊断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随访及结果。结果 13例入组患儿,其中男9例,女4例,起病年龄为1岁3个月~5岁7个月,病程1年3个月~4年8个月。7例有明确的病因(53.8%),其中2例明确病毒性脑炎,3例娩出时窒息、缺氧,1例新生儿期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余6例未明确病因。痉挛发作仍为主要的发作类型,7例合并部分性起源发作,发作以清醒期及醒睡期为著。但易与其他的发作类型并存。发作期EEG为广泛性中-高波幅慢波、尖慢波阵发,复合或不复合低波幅快波,有时伴阵发后电压衰减数秒,成串或孤立性出现。同步双侧三角肌肌电监测可见双侧或单侧同步肌电爆发1~2s。间歇期EEG为多灶和广泛性放电,仍以尖(棘)慢波连续发放为主。治疗:所有患儿均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或甲基强的松龙免疫调控治疗,3例行生酮饮食治疗。同时根据病情选择丙戊酸、托吡酯、氯硝西泮、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抗广谱抗癫痫药物(AEDs),13例患儿均采取联合用药方式。预后:13例患儿运用ACTH或甲基强的松龙免疫调控疗程结束后发作减少或控制,随访3~12个月出现临床发作控制不良;3例生酮饮食治疗(现已持续1年3个月~2年5个月),其中1例发作控制、智力改善明显;另2例发作次数减少,智力水平明显改善。结论围产期因素与某些后天获得性脑损伤是儿童晚发型癫痫性痉挛最为常见的致病病因。发作以痉挛发作为主,与其他发作形式并存。EEG无典型高度失律表现,同步肌电监测可见双侧或单侧同步肌电爆发。对各种AEDs治疗效果欠佳,绝大多数发展为�
- 罗序峰张胜朱建萍谢惠源刘楠周涛付四毛
- 关键词:儿童脑电图
- 持续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小儿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以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抗感染、对症支持、稳定内环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CRRT治疗,动态观察患儿CR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及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内环境指标变化;以及白细胞介素(IL)-1、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52.2%。观察组18例好转痊愈出院,治愈率81.8%;观察组经CRRT治疗后显示平均动脉压、尿量等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多巴胺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乳酸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采用CRRT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 马力忠付四毛周涛李立浩梁桂明肖生平
- 关键词:持续血液净化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
- 脓毒症PIRO分级系统被引量:2
- 2006年
- 樊寻梅周涛
- 关键词: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判断预后
- 遗传性肾炎一家系临床病理及候选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一遗传性肾炎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候选基因突变分析,明确临床诊断、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该家系的临床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由肾脏专科人员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另2名患者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经光镜、电镜及常规免疫荧光、Ⅳ型胶原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同时采集先证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EB病毒转染后提取mRNA,RT-PCR扩增COL4A3、COL4A4基因cDNA,异常片段直接测序,与基因组DNA对比,寻找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临床诊断为X-连锁显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AS),病理检查2名男性患者出现基底膜病变,但先证者肾脏病理、Ⅳ型胶原a链及基因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该家系可能是尚未认识的新的遗传性肾病类型,或者AS具有遗传异质性,是由于编码肾小球基底膜其它与通透性有关的蛋白质基因突变所致。
- 刘玉玲吕峻峰潘晓芬付四毛周涛吴涛
- 关键词:遗传性肾炎病理遗传异质性
- 49例IgM沉积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Ig M沉积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儿肾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8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肾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是否有Ig M沉积分为Ig M组(49例)和n Ig M组(34例),分别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包括单纯血尿37例,肾病综合征30例,急性肾炎综合征9例,蛋白尿7例。1病理情况:Ig M组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占59.2%(29例),显著高于n Ig M组的17.6%(6例),χ2=14.200,P<0.05;而Ig M组轻微病变率28.6%(14例)低于n Ig M组的70.6%(24例)χ2=14.280,P<0.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 M组和n Ig M组分别为3例和4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 M组3例、n Ig M组未见病例,Ig M组基底膜增厚及小动脉管壁病变各4例,n Ig M组均未见病例;2对激素治疗反应:有4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Ig M组和n Ig M组激素敏感分别为56.0%和73.7%,而耐药/依赖/频繁复发情况分别为44.0%和2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随访6个月至6.5年,Ig M组和n Ig M组缓解率分别占38.8%(19例)和64.7%(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9,P=0.020)。结论 Ig 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与无Ig M沉积病例相似;肾脏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少部分病例可发生基底膜增厚和小动脉病变;激素的治疗反应与无Ig M沉积者相似;随访发现血尿蛋白尿缓解率较低,应长期跟踪。
- 潘晓芬刘玉玲李小琳付四毛周涛雷辛衍罗序峰林国模黄东明杨赛
-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儿童
- 高频振荡通气下吸入低氧建立大鼠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为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下吸入12 %氧气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及稳定性 ,将动物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 ,在HFO下给大鼠吸入12 %氧气 ,连续观察肺动脉压(PAP)的变化 ,并测定吸12 %氧气后5min、10min、15min、30min和40min各时间点PAP值 ,观察基础和吸12 %氧气后血液气体交换情况 ,结果显示 :进入实验组的18只大鼠均在30min内达到低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吸入低氧15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90 ,P<0.05) ;心率变化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32 ,P>0.05) ;PaCO2 和肺内动静脉分流 (Qs/Qt)差异均无显著性 (分别t=0.25 ,t=0.70 ,P>0.05)。提示HFO下吸入12
- 林晓岚陈贤楠耿荣周涛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稳定性
- 八例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结果8例患儿均否认传染病接触史。4例有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支气管哮喘及贫血。8例均有咳嗽和发热,咳嗽有痰,高热为主(5例),均有气促,出现在病程0.5—6d,且进行性加重,3—24h后出现呼吸衰竭;X线胸片为局限性渗出病变,类似支原体肺炎表现;血常规示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6例CRP明显升高;均伴有呼吸衰竭,2例并发中毒性脑病。8例患儿均予抗病毒药物和脏器支持治疗,均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部分患儿使用了皮质激素治疗,6例需要呼吸机支持,机械通气时间3—6d,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多是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的重症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避免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 周涛吕峻峰马立忠刘玉玲梁少峰付四毛
- 关键词: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儿童
- 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3例,肝素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维护脏器功能、手术干预、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肝素组给予常规治疗+肝素,肝素每天剂量为6 250-18 750U,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控制在正常值的2-3倍,并根据PT和APTT复查的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连续7-14d。所在转入ICU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查PLT、D-二聚体;统计2组第14天病死率。结果:2组的D-二聚体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的PLT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开始降低,第3-7天跌至低谷,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素组病死率为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结论:ARDS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异常,PLT降低主要是由于微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PLT所致。早期使用肝素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阻断血小板(PLT)消耗,对防治凝血功能异常具有良好效果。
- 唐召力唐夏楠周涛覃壁云曾广志唐海莲
- 关键词:肝素早期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