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雪飞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原代培养
  • 1篇原代培养方法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黏膜
  • 1篇黏膜层
  • 1篇细胞
  • 1篇消化法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特征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酶消化
  • 1篇酶消化法
  • 1篇胶原
  • 1篇胶原酶
  • 1篇胶原酶消化法
  • 1篇癌细胞
  • 1篇病理

机构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2篇董米连
  • 2篇杨磊磊
  • 2篇林雪飞
  • 1篇朱乃标
  • 1篇郑永华
  • 1篇朱敏
  • 1篇虞哲科
  • 1篇廖伟
  • 1篇陈光
  • 1篇戴岳楚
  • 1篇梅统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2%,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溃疡情况(P=0.031)、浸润深度(P=0.023)、肿瘤大小(P=0.035)及脉管癌栓(P<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4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35)、肿瘤直径≥20 mm(P=0.032)及有脉管癌栓(P=0.002)是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肿瘤直径≥20 mm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作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内镜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杨磊磊董米连林雪飞陈光虞哲科朱乃标郑永华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
大肠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短期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模式。方法:取60例大肠癌(T3或T4,且CT示肿瘤直径>2.0 cm)的新鲜肿瘤组织,随机分为黏膜层取材组与浆膜层取材租,分别采用组织块法、机械分离法、胰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对不同方法及培养条件进行比较并加以改进。结果:黏膜层取材组优于浆膜层取材组(P<0.05),胶原酶消化法优于胰酶消化法(P<0.05),胰酶消化法优于机械分离法(P<0.05),胶原酶消化法是最优的人类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成功率达到66.7%。结论:通过黏膜层取材的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建立较为合理、高效、稳定的短期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模式。
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朱敏林雪飞廖伟梅统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黏膜层胶原酶消化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