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丹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广藿香
  • 2篇青枯
  • 2篇青枯病
  • 2篇青枯病菌
  • 2篇枯病
  • 2篇病菌
  • 1篇性基因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诱变
  • 1篇育种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物
  • 1篇植株
  • 1篇致病性测定
  • 1篇青枯菌
  • 1篇离体再生
  • 1篇抗性
  • 1篇抗性基因
  • 1篇基因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谢建辉
  • 4篇贺红
  • 4篇刘丹
  • 4篇柴婷婷
  • 1篇黄海波
  • 1篇徐燃
  • 1篇吴立蓉
  • 1篇杨玉秀
  • 1篇张燕玲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RAPD分析表明,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36.37%、23.09%及33.33%。^(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吴立蓉贺红张燕玲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离体再生RAPD分析
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10年
概述了抗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成功应用,将培育更多抗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性等)、质优的新品种,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贺红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药用植物育种
广藿香青枯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分离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了解其细菌学性状,并进行致病性测定,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TZC培养基[蛋白胨10.0 g、酸水解酪蛋白1.0 g、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0.05 g、葡萄糖10.0 g、H2O 1 L,pH 6.8~7.0]上划线分离培养广藿香青枯菌;通过3糖3醇试验对各菌株的生化型进行划分;采用伤根浸泡接种法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在细菌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青枯菌菌株。其中HX5、HX7为生化型I;HX1、HX6为生化型II;HX2、HX4为生化型III;HX3为生化型V。致病性试验表明,大部分青枯菌菌株表现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菌株HX4和HX5致病力强且致死率高。结论广藿香青枯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在菌体形态、生化分型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刘丹贺红黄海波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病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广藿香青枯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青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碳源,在果糖、麦芽糖、蔗糖和山梨醇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而对葡萄糖的利用相对较差;在有机态氮培养基中比在无机态氮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KNO3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初步了解广藿香青枯菌的培养特性,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谢建辉贺红刘丹柴婷婷徐燃杨玉秀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