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亚
- 作品数:1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太仓市实验小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数学,还可以这样的“玩中学”
- 2011年
- 有一种奢望:孩子们要是能用对待"玩电脑"的投入与钻研劲来学习数学,那该多好?奢望背后的理性思考:孩子不缺对事物的投入与钻研,而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缺少吸引力。因此,我在摸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玩得开心,又学得有效。一、挖掘游戏中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不少游戏标上了"益智"的标签,不少孩子就可以以此为幌子。
- 吴振亚
- 关键词: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活动课解题技巧自我检测填数
- 《用算盘表示数》教学设计及说明
- 2014年
- 1.通过改装计数器成算盘,认识算盘结构,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2.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能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能在算盘上拨珠表尔数,能说出算盘上数的组成并能读、写算盘上的数。
- 吴振亚
- 关键词:算盘教学设计数学思考计数器
- 在比例中重新认识“统一”
- 2011年
- 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如果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先统一单位,然后才能计算,否则算出来的数据就没有合适的单位名称,往往是错误的。但在比例问题中,是否就是这样的一成不变呢?
- 吴振亚
- 蔡宏圣素描
- 2011年
- 一个属猴的男人,自然有诸多猴性。
他的身材一如瘦猴,阐释着“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名言,多年如一,体重稳定在60千克上下。四十多了,也具有了这种年纪的名师应该有的标签:特级和中高。但身材一如小伙,没有变得丰满。师范毕业十六七年时,他偶遇当初的形体训练课老师,激动地赞道:十几年了,身体不变,您的训练有奇效,教学质量实在高!
- 吴振亚
- 关键词:名师新生代形体训练课身材师范
- 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被引量:1
- 2015年
-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当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既是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也切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问题解决"有明确的要求: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等。显然,"解决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列式计算",而是贯穿了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 吴振亚
-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
- 好玩的数学:太简单!不太简单?——《画正方形》教学探索
- 2014年
- 2002年8月,陈省身先生为以“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题词:数学好玩。这一谆谆教诲,凝聚着一代数学大师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切身体会,也揭示了数学潜在的一种特质;同时,也启示我们,把数学好玩的一面呈现出来,让儿童着迷,数学教育才可谓是成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多数的课堂里呈现的数学还是不好玩的。《人民教育~2009年第6期刊发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几大困惑》一文,其中排在第一的“困惑”就是“‘数学好玩’与‘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为何远离课堂”。
- 吴振亚
- 关键词:学习数学教学探索正方形小学数学教师人民教育
-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
- 2011年
- 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学生掌握得不够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计数单位内容教学的思考。
- 吴振亚
- 关键词:计数单位教学思考毕业总复习内容教学小学阶段
- 低就、接近与高攀“学”的起点被引量:1
- 2013年
-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与教学目标之间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起点,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 吴振亚
- 关键词:教学目标贴近学生三角板有效性教师
- “画”出精彩一课
- 2012年
- 教学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课时,多数老师是借助课件进行教学的。但我了解的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钟面与时间的表达并不陌生,能否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上一节南学生提供素材的数学课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找了三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做了课前交流。师:现在是什么时间?生:(七嘴八舌)知道,知道。现在是3时半。生:不对.是下午的3时半。
- 吴振亚
- 关键词:数学课教学
- 数学魔术:走进“好玩的数学”——《骰子的秘密》教学与思考
- 2016年
- 《骰子的秘密》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魔术课,它结合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这是一种激发内需的学习,它让学生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影响,提升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获得了“猜想、验证、创造”的体验。
- 吴振亚
- 关键词:数学魔术数学好玩数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