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放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毒副作用
  • 1篇乳房
  • 1篇乳房水肿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保乳手...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水肿
  • 1篇瘢痕
  • 1篇瘢痕疙瘩
  • 1篇瘢痕组织

机构

  • 4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作者

  • 4篇王晶
  • 3篇陈宏林
  • 3篇徐海亭
  • 3篇张文
  • 3篇苗慧
  • 3篇刘亚洲
  • 2篇邵卫仙
  • 2篇张旭光
  • 1篇叶涛
  • 1篇孙苏平
  • 1篇耿冲
  • 1篇李燕
  • 1篇王刚
  • 1篇杨超
  • 1篇惠华

传媒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瘢痕疙瘩术后不同时间开始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瘢痕疙瘩(keloid)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损愈合后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常继发于皮肤各种创伤,如手术、烧伤、烫伤、外伤和疮、疡、疖肿,好发于胸前区、肩胛、四肢、面颈和头皮等。皮损为大小不等红色隆起的硬实或硬橡胶样结缔组织斑块,表面不平滑有褶皱,常为条索状,
刘亚洲邵卫仙张文徐海亭苗慧王晶陈宏林惠华倪西玲
关键词:瘢痕疙瘩疗效分析放疗术后瘢痕组织结缔组织
连续加速分割逆向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鼻咽癌每周7次连续加速分割逆向调强放疗与常规逆向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单双月分组方法将83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分至每周7次连续加速分割逆向调强放疗(continuous accelerat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CAIMRT)组及常规分割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组。总剂量70 Gy,分割剂量每次2 Gy。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分别为86.8%及80%,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AIMRT组与IMRT组比较,急性皮肤和黏膜反应出现时间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有所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每周7次连续加速分割逆向调强放疗,患者能够耐受,肿瘤近期局部控制率好。
刘亚洲邵卫仙苗慧张文徐海亭陈宏林王晶张旭光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毒副作用
高频超声评估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水肿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妇女发生乳房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高频率超声波(HFUS)评估54例保乳术乳腺癌患者在放疗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乳房水肿情况。结果 2级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在放疗前出现乳房水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水肿加重,放疗后4-6个月达到高峰。乳房水肿的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术程度,术后伤口感染和局部放射治疗相关。多数水肿是由于排水淋巴管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引起的。结论 HFUS可量化保乳术并发症,如减少水肿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刚杨超王晶李燕陈文彭
关键词:乳房水肿超声
食管癌每周7d连续加速分割放疗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每周7 d连续加速分割放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7 d连续加速分割组(加速组)及常规分割放疗组(常规组),每组各30例。加速组:每次分割剂量为2 Gy,每天1次,每周7 d,DT 56~66 Gy,共28~33次,照射时间28~33 d。常规组:每天1次,共5d,常规分割,DT 56~66 Gy,共28~33次,照射时间37~45 d。结果加速组的近期疗效较常规组好(P<0.05);2组1、3、5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连续加速分割放疗技术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可明显提高局部肿瘤控制效果。
刘亚洲孙苏平叶涛徐海亭张文苗慧耿冲张旭光陈宏林王晶
关键词:食管癌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