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血液
  • 3篇人血
  • 3篇人血液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病人
  • 3篇病人血液
  • 3篇出血热
  • 2篇有效氯
  • 2篇有效氯含量
  • 2篇鼠型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家鼠
  • 2篇家鼠型
  • 2篇出血热病毒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毒剂

机构

  • 5篇浙江省台州医...
  • 3篇浙江省台州市...
  • 2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台州市卫生防...

作者

  • 8篇袁文平
  • 3篇裘丹红
  • 2篇郑官增
  • 1篇徐佳
  • 1篇沈伟伟
  • 1篇朱函平
  • 1篇李桂霞
  • 1篇王金富
  • 1篇何志胜
  • 1篇冯济富
  • 1篇郑翔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1
  • 1篇1994
  • 3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消毒灵使用过程中杀菌率及有效含量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为了解实际使用浓度消毒灵的有效时限 ,动态观察了消毒灵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的杀菌率及有效氯含量变化。 1∶40 0稀释有效氯含量为 14.0 5 %的消毒灵 ,在平均气温 2 8.5℃ ,相对湿度 77.5 %环境中 ,每日浸泡使用后 6~ 10只湿化瓶 ,消毒液第 2、6、12天有效氯下降率分别为 8.47%、42 .35 %、74.31% ;连续使用 8天内采取的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杀菌率均 >99.9% ;消毒液 13℃贮存有效氯下降率显著低于 2 8.5℃贮存 ;加盖或不加盖贮存的不同浓度消毒灵有效氯下降率有显著性差异 ;随着贮存浓度的下降 ,有效氯下降率显著降低。提示实际使用消毒灵时应结合气温、消毒频度、被消毒物品污染程度等情况 ,在冬天可适当延长、在夏天应缩短使用时间 ,从而获得既经济又保证消毒质量的目的。
袁文平裘丹红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有效氯含量
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到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993年
用长爪沙鼠首次从浙江省急性期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在长爪沙鼠及乳小白鼠体内连续传代。病毒抗原与EHF直接荧光诊断血清和EHF McAb混合型及家鼠型诊断血清呈强阳性反应;检测10份EHF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增高,与30份非EHF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患者恢复期血清EHF IFA、RPHI、HI抗体滴度分别为1∶5120、1∶1280、1∶640,病毒LD_(50)为10~5.0/0.02ml,TCID_(50)为10~6.5/ml,细胞血凝素滴度1∶512。
郑官增何志胜谢忠俭袁文平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液家鼠型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鉴定
1993年
报道了用长爪沙鼠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中直接分离到5株病毒,经直接荧光血清、单克隆抗体分型血清及电镜观察等鉴定,确定1株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其余4株为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郑官增何志胜谢忠俭袁文平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消毒灵使用与贮存过程中杀菌率及有效氯含量变化的比较被引量:4
2001年
裘丹红袁文平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
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毒力的研究
1994年
我们用长爪沙鼠从流行性出血热(EHF)住院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到5株EHF病毒;其中4株是野鼠型EHFV,1株是家鼠型E-HFV。为了分析不同患者分离到不同型别病毒株的毒力情况,探讨病毒毒力与临床病型的关系,我们将5株病毒在乳小白鼠脑内进行了连续传代和半数致死量(LD_(50))等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株来源:见参考文献,5株病毒在长爪沙鼠体内分别传1—3代后,取肺用20%小牛血清Eagle's液研磨制成10%肺悬液作为乳小白鼠脑内接种用病毒标本。
郑官增袁文平何志胜谢忠俭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毒力血液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郑官增何志胜谢忠俭袁文平
关键词:家鼠型EHFV血凝素免疫血清病人血液鼠肾
2008-2010年台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病原谱变迁和标本类型及采样时间对病原学诊断的意义。方法: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连续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大便、疱疹液和脑脊液进行EV71、CoxA16等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2008年26.0%,5.2%,9.4%;2009年47.9%,21.4%,4.3%;2010年25.0%,38.6%,6.8%。咽拭子、疱疹液、肛拭子或大便、脑脊液标本检出率分别为65.5%、59.7%、71.4%、0%;咽拭子标本与肛拭子或大便标本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7.0%,与疱疹液符合率为75.0%;病后当天、病后1-3天、病后4-7天采集的标本检出率分别为83.8%、58.0%、59.7%。结论:2008年5月-2010年5月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和CoxA16,但每年病原谱在不断变化;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为EV71,未见CoxA16。在病后7天内采集病人咽拭子或肛拭子或大便或疱疹液标本对手足口病的病原诊断无显著差异。
郑官增袁文平李桂霞沈伟伟裘丹红冯济富王金富常钥郑翔顾梦星章敏杰徐佳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标本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被引量:4
2005年
郑官增朱函平袁文平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