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期刊社更多>>
发文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席勒
  • 3篇政治
  • 3篇审美
  • 2篇艺术
  • 2篇审美教育
  • 2篇教育
  • 1篇当下意义
  • 1篇东传
  • 1篇动漫产业
  • 1篇亚文化
  • 1篇艺术哲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异化
  • 1篇游戏
  • 1篇游戏理论
  • 1篇源头
  • 1篇折中
  • 1篇政治表达
  • 1篇政治美学
  • 1篇莎士比亚

机构

  • 7篇南京邮电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3篇江苏工业学院

作者

  • 14篇张秀宁
  • 3篇李丹

传媒

  • 2篇关东学刊
  • 1篇南海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的政治与政治的艺术——“席勒式”问题再反思
2016年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斐迪南·拉萨尔剧作《弗朗兹·冯·济金根》的评判中,无论"席勒式"还是"莎士比亚化"都是作为一种不无标签意味的话语资源而得到运用。马克思在使用"席勒式"这一概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修辞意味的、比喻性质的、甚至是不无武断色彩的。马克思所言的"席勒式"就内涵而言远远不足以概括席勒及其创作的复杂,而实际上直接关联着对席勒的历史传播、接受与评价。因此,廓清马、恩论"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的语境、立场、本意、初衷就显得尤为必要。于是,对所谓"席勒式"的理解问题,就转变成了"席勒"这一能指在十九世纪的初叶到中叶这一段时间中是如何得到建构、传播和运用的问题。只有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解释和定位"席勒式"的出现与价值。
张秀宁
关键词:莎士比亚化
自然美的历史嬗变和现代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在美学史中,自然美和艺术美一直被视作美的两大基本类型。传统上,艺术美被看作是美的最高形态,所有的美学问题大多围绕着艺术问题而展开,如此一来,在历史上,自然美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放在次一级的地位上加以讨论。事实上,这种高下之分本身是粗率的,这种粗率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暴露得愈加明显。随着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自然美也已经逐渐从以前的“低级”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一种学术观念的转型,对自然美的重新认识是自然而然的学术需要。考察自然美的历史嬗变过程和现代意义,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张秀宁李丹
关键词:自然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想象的政治与政治的想象——“诗性政治”的几个重要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诗性政治"意味着排除物理层面的暴力斗争,以想象的方式尤其是诗思、哲思的方式,在话语中表达政治立场、践行政治理想,其中涉及艺术与政治、艺术哲学(美学)与政治错综复杂的关系。诗性政治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话语系统之中,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其特征为政治上的想象性和艺术、艺术哲学上的公共性;其表现则是以艺术、美学批判的方式干涉、影响现实政治,以艺术想象、美学思辨的方式营造、构建理想政治。
张秀宁
关键词:意识形态公共性
席勒游戏理论的政治表达与权力追求
2016年
游戏理论是席勒的一个重要贡献,他进一步探讨了游戏与自由之间的可能,同时也在这一基础上重新划定了审美的边界,由此创造性地将游戏和审美联结起来。又通过审美与自由之间的关联,建立了游戏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游戏成为通往其理想政治乃至理想社会的门户和通途。席勒在极大程度上重塑了政治表达和权力追求的形式,为艺术的权力表达功能建立了合法性,虽然在席勒本人的理论表述之中,游戏理论仅仅是一种话语操作,但却为日后的政治实践奠定了基石。
张秀宁
关键词:游戏理论审美席勒
“轻小说”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被引量:4
2009年
“轻小说”是由青少年读物衍生出来的新生文体,被称作“用文字写成的漫画”。在目前的青少年读物出版框架中,轻小说一直作为一种“亚文化”而存在。与主流的图书相比,由于其创作上的良莠不齐、内容和风格上的域外特征以及出版运作的不规范,使这类小说一直广受诟病。然而,不容置疑的是,轻小说是青少年出版物的一个新生市场,同时又是发展和壮大我国动漫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因此,审慎地考察当下轻小说的出版现状和科学地拟定轻小说的出版战略就显得尤为必要。
张秀宁
关键词:出版运作出版现状小说动漫产业出版战略亚文化
席勒的诗性政治对人类主体性重建的当代价值
2016年
席勒的诗性政治思想主要是围绕着"人"建构起来的。如何让人能够拥有自由、行使权利、保护权益;如何让人不侵占、损害、掠夺他人的权利,是席勒诗性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二百年前席勒所为之焦虑的诸多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对个体自由的肯定虽然日趋成为一种共识,但在实践层面仍然欠缺巨大。席勒所处的时代虽已与当下相去甚远,但他以艺术为途径来实现政治理想的理念仍具重要价值,其诗性政治思想对当下人类主体性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张秀宁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主体性
“素朴”与“感伤”的折中——席勒诗学的人道主义内核
2017年
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形象地对艺术与人性的问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并指明了理想的诗与理想的人,即艺术与人性的完整自由之间的异型同构的关系。事实上,"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更是席勒人道主义的政治体系和美学体系的诗学践行,其概念上的二分代表着一种美学上的折中主义。席勒虽然名义上探讨的是一个诗学范型的问题,而实质上,无论素朴还是感伤,最终仍然要归结于"人","人"始终是席勒最关心的问题。
张秀宁
关键词:席勒素朴感伤人道主义
席勒创作中的民族建构与文学想象
2016年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人类存在方式原子化之后的产物,与现代转型密切相关。其中,文学在民族建构和民族主义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席勒的文学作品中,个体、民族、人类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对个体自由的书写是席勒着力最重的部分,人类普遍自由的愿景也是他试图抒发的重要感情,与之相比,对民族的书写则显得较为尴尬。但吊诡的是,在席勒逝世后,他和他的作品却被迅速符号化和偶像化,并在两个世纪内成为德意志民族不可动摇的象征,这其中的复杂性尤其值得关注,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判的问题。
张秀宁
关键词:席勒文学创作民族主义
作为现代白话文学源头之一的基督教东传被引量:2
2008年
基督教东传是白话文学运动的重要源头,基于传教的现实需要,19世纪早期,传教士们将《圣经》译为中文,并创办报刊杂志,撰写传道小说。由此,白话文《圣经》的翻译与传播以及传道小说的撰写可以视为后来白话文学运动的先声。这一系列的话语实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的诞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丹张秀宁
关键词:基督教圣经
论卢梭对后工业社会危机的预言及其启示
2009年
卢梭对后工业社会的诸多现象做了精准的预示,尤其是他对生产与消费的异化、技术的非伦理化、符号的增殖与危机的预示和批判,为反思和解决后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提供了思想资源。
张秀宁
关键词:异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