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叶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鼠
  • 1篇弹力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纤维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浆纤维蛋白...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血糖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率
  • 1篇炎症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蒋叶
  • 3篇姚孝明
  • 2篇施建丰
  • 2篇颜巍
  • 1篇曹萌
  • 1篇周竞
  • 1篇王书侠
  • 1篇葛亮
  • 1篇蔡婷婷
  • 1篇王婷
  • 1篇杨媛媛
  • 1篇蔡婷婷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木犀草素对巨噬细胞炎症极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细菌分泌的内毒素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脂多糖和IFN-γ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1型极化;白细胞介素(IL)-4刺激细胞诱导其向M2型极化。木犀草素处理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86的表达。qPCR分别检测M1型标志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IL-6和M2型标志分子精氨酸酶(Arg)1、CD206、CD163等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通路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ser727)和p-STAT6(tyr641)的变化。结果活化的M1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细胞呈梭形、树突状,胞核明显,表明M1细胞被极化。5、10、20μmol/L木犀草素作用于M1细胞后,M1型炎症因子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95.45±1.64、92.73±16.96、29.52±3.07)与M1组(98.91±10.65)相比明显下调(P<0.05),IL-1b 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03.14±2.58、78.38±8.65、41.59±6.80)与M1组(110.69±4.12)相比明显下调(P<0.05),IL-6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77.51±19.28、106.14±5.63、27.15±1.26)与M1组(394.10±33.47)相比明显下调(P<0.05或P<0.01);而与M2型相关的抗炎因子Arg1 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3.22±1.44、4.99±0.99、7.63±2.33)与M1组(1.61±0.50)相比明显上调(P<0.05),CD206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1.21±0.44、1.70±0.53、4.23±1.71)与M1组相比(0.68±0.19)明显上调(P<0.05),CD163 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为0.62±0.39、1.38±0.40、2.06±0.12)与M1组(0.41±0.14)相比明显上调(P<0.05);信号转导蛋白p-STAT3的表达明显下调;而p-STAT6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下调p-STAT3及上调p-STAT6来调节RAW264.7细胞的M1/M2极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王书侠姚孝明葛亮吉宁蒋叶曹萌
关键词:极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小鼠巨噬细胞木犀草素
南京城北地区32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MM发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非血液科医生减少误诊漏诊提供帮助。方法 总结分析2013年至2022年的MM患者发病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2例MM患者中,首发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骨痛(43.75%),其次是不同部位的感染(21.88%),第三位的是乏力、消瘦(15.63%),第四位的是头晕(9.3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RBC)、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水平100%异常,血沉(ESR)结果96.88%异常,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RCT)和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93.75%异常,白蛋白(ALB)和铁蛋白(TERR)结果90.63%异常,尿隐血、C反应蛋白(CRP)和国际化标准比率(INR)84.38%异常。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32例(100%)。骨X线及CT结果病理性骨折14例(43.75%),广泛性骨质破坏及溶骨性改变10例(31.25%),多处骨密度减低及骨质疏松8例(25%)。结论 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诊医生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明确诊断,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颜巍蒋叶赵巧燕方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TEG)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住院的T2DM患者1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5例,有并发症组65例,以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进行PAgT、FIB及TEG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2DM患者PAgT、FIB、α角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K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并发症组PAgT、FIB、α角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K值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R值、MA值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明显,但有并发症组R值显著低于、MA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与患者体内血栓前状态、血小板功能增强有密切关系,联合定期进行PAgT及FIB水平的检测,同时结合TEG观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蒋叶王婷杨媛媛姚孝明
关键词:糖尿病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弹力图
维生素C对3种血糖检测方法的干扰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3种不同方法检测血糖所造成的干扰效应。方法参照CLSI EP7-A2文件,将系列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按照5%体积加入到新鲜混合血清中,分别用己糖激酶法(方法 A)、葡萄糖氧化酶法(方法B)、葡萄糖还原酶电极法(方法 C)检测混合血清的葡萄糖水平,评价维生素C对3种不同方法检测血糖的干扰程度。结果维生素C在1 250mg/L时对方法 A测定血糖无干扰。在156mg/L时对方法 B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负干扰,对方法 C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正干扰,并且对2种方法的干扰程度随着维生素C的浓度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同一方法测定不同水平血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浓度维生素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葡萄糖还原酶电极法测定血糖均会产生明显干扰。
周竞颜巍施建丰蒋叶蔡婷婷姚孝明
关键词:维生素C血糖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覆盆子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覆盆子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结肠炎(DSS)组、覆盆子(DSS+BB)治疗组、覆盆子对照(BB)组。其中,DSS组、DSS+BB组自由饮用2.5%DSS溶液1 w,NC组、BB组饮用正常灭菌水。期间,用中药材覆盆子(200 mg/kg)灌胃DSS+BB组及BB组,每日1次,连续1 w。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小鼠进食、活动、毛发等一般情况,检测体重,观察粪便形态。实验第8 d,异氟烷麻醉小鼠,取血后处死小鼠,取血清进行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检测,结肠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覆盆子对正常和实验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DSS诱导的炎症状态引发明显的体重下降(P<0.05);覆盆子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性改变;覆盆子对DSS诱导的循环和局部炎症因子IL-6有明显下调作用(P<0.01)。覆盆子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表型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蒋叶施建丰贺妍妍蔡婷婷
关键词:覆盆子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葡聚糖硫酸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