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杰
作品数:
7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唐敬师
西安医科大学
袁斌
西安医科大学
张樟进
西安医科大学
王唯析
西安医科大学
胡海涛
西安医科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7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针刺
3篇
针刺镇痛
3篇
神经元
3篇
丘脑中央下核
3篇
ALZHEI...
2篇
蛋白
2篇
电刺激
2篇
淀粉样
2篇
维生素
2篇
维生素E
2篇
模型大鼠
2篇
海马
2篇
海马结构
1篇
电针
1篇
淀粉样蛋白
1篇
淀粉样前体蛋...
1篇
续断
1篇
药物疗法
1篇
早老性
1篇
早老性痴呆
机构
7篇
西安医科大学
4篇
延安医学院
1篇
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7篇
杨杰
4篇
袁斌
4篇
唐敬师
3篇
钱亦华
3篇
胡海涛
3篇
王唯析
3篇
张樟进
3篇
贾红
1篇
张玉秋
1篇
吕方
1篇
王跃秀
传媒
3篇
针刺研究
3篇
中国老年学杂...
1篇
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2篇
1999
1篇
1998
3篇
1997
1篇
1996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维生素E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6
1998年
采用AlCl3诱导,建立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用维生素E(VE)(5mg/100g体重·d-1)对AD模型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行为测试,光镜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ABC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的方法,对AD大鼠行为改变,海马结构CA1区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胞体平均截面积和光密度以及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VE组大鼠治疗3个月和5个月后,受电击次数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延长(P<001),3个月与5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胞体平均截面积和光密度值,3个月和5个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和降低(P<001),3个月和5个月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β淀粉样蛋白样反应染色减少或消失。说明VE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和清除海马结构CA1区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来实现的,作用效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VE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杨杰
钱亦华
胡海涛
张樟进
王唯析
胡晓丹
关键词:
维生素E
早老性痴呆
药物疗法
续断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海马结构淀粉样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8
1999年
目的探讨续断抗衰老作用的机理。方法用续断(2g/d/只)对AD模型大鼠灌胃治疗3个月。通过行为测试,光镜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AD大鼠行为改变,海马结构齿状回和CA1区AP-Li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β-AP的沉积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续断组大鼠较对照组受电击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1),海马结构齿状回和CA1区AP-Li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1),β-AP样反应染色减少。结论续断可以恢复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缺损,有抑制和清除海马结构齿状回和CA1区β-AP的沉积的作用。
胡海涛
杨杰
钱亦华
张樟进
王唯析
胡晓丹
关键词:
续断
ALZHEIMER病
Β-淀粉样蛋白
维生素E抑制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结构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观察VE对AD大鼠海马β-APP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三氯化铝诱导建立AD模型大鼠。用VE(10mg/d/只)对AD模型大鼠进行灌胃治疗3月。采用行为测试,光镜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测大鼠海马结构淀粉样前体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VE组大鼠受电击次数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延长(P<0.05);VE组大鼠海马结构齿状回和CA1区淀粉样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β-淀粉样前体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结论VE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降低海马结构β-淀粉样前体蛋白过度表达。
杨杰
钱亦华
胡海涛
张樟进
王唯析
胡晓丹
关键词:
维生素E
海马
淀粉样前体蛋白
ALZHEIMER病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针刺的反应
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针刺的反应。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刺激发生反应,提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脊髓-Sm-VLO-PAG-脊髓痛调制负反馈环路参与针刺镇痛,尤其是细纤维镇痛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杨杰
唐敬师
袁斌
贾红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丘脑中央下核
针刺镇痛
电刺激兴奋C-纤维的传入激活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的活动
被引量:2
1997年
杨杰
唐敬师
袁斌
贾红
关键词:
针刺镇痛
丘脑中央下核
神经元
内侧丘脑和额叶皮层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整合作用
被引量:6
1997年
唐敬师
袁斌
张玉秋
张笋
杨杰
吕方
王跃秀
关键词:
针刺镇痛
SM
痛觉调制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腓神经和“足三里”穴的反应
被引量:15
1996年
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电刺激腓神经和“足三里”穴区的反应,结果表明:大多数(81%)Sm神经元对兴奋腓神经C波的阈刺激发生反应,所有(100%)神经元对2—3倍阈刺激发生反应,且随着刺激强度和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加;电刺激“足三里”穴区也有与此相同的反应,但引起反应的阈值明显高于刺激腓神经。这些结果为脊髓-SM-VLO-PAG-脊髓痛调制负反馈环路参与针刺镇痛,尤其是细纤维镇痛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杨杰
唐敬师
袁斌
贾红
关键词:
电针
丘脑中央下核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