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荣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外科治疗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13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3例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经过充分围术期的准备后在ECMO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5例,联合瓣膜置换术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三尖瓣成型术7例,左心房折叠术3例。通过手术前后心脏彩超测定EDVI、LVEDD、IVS、PH、LVEF、FS作为评估左心室功能的指标;通过HR、MAP、PCWP、CI、PAO、SVRI、PVRI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的受益的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右心功能不全2例,左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不全2例,MSOF3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肺功能衰竭l例,心功能衰竭1例,MSOF2例)。余9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是重症瓣膜病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和在ECM0辅助下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黄壮荣章海波马庆荣李智佳
- 关键词:小左心室瓣膜病围术期体外膜肺氧合
-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肺癌麻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通气方法作为常规通气组(CV组),另一组采用保护性通气方法作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OI)均有所降低,但PV组明显高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T2时点明显升高,相同时点PV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麻醉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能有效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黄壮荣章海波祝曙光马庆荣梁葳陈凯
-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单肺通气肺功能
-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随访中的精细化管理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的精细化管理过程:根据二尖瓣置换术的疾病特点,按照"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核心,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管理团队、随访方式、随访时机、随访内容及随访数据的处理的精细化管理随访方案。结果实际随访例数151例,随访期死亡5例,随访期死亡率3.3%,死亡原因: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瓣膜栓塞+妊娠1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不明原因死亡1例(在家猝死)。术后随访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和59.0%;随访过程发现3例再发瓣膜病而成功再次瓣膜置换;发现抗凝不当18例,及时予以干预,住院或输血;本组共有37例育龄期妇女(其中1例随访7年后进入育龄期),发生妊娠4例,3例顺利生产出健康胎儿。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长期随访的精细化管理,对随访数据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有效干预和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
- 杨柳颜艳飞陈艳马庆荣章海波
-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随访
- MAPKAPK2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致癌基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APKAPK2)的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例NSCLC组织中MAPKAPK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MAPKAPK2表达与NSCLC预后的关联,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探讨其预测价值.结果: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随MAPKAPK2表达分级而显著缩短(低∶中∶高:22个月∶15个月∶8个月;Log-rank检验P=2.51×10-6);MAPKAPK2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死亡率增加(HR=3.02,95%CI=1.86-4.92).NSCLC五年生存率下,MAPKAPK2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可达0.711.结论:MAPKAPK2高表达可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章海波祝曙光马庆荣李智佳杨柳宾晓农
- 关键词:肺癌预后ROC曲线
-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机械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随访研究,接受二尖瓣置换术随访患者126例,男54例,女72例,平均年龄(42.8±13.8)岁。病变类型:风湿性心脏病109例,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病变11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6例。随访超过15年(最长21年)69例,平均随诊(15.5±3.8)年。结果在手术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为4例(3.2%),死亡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左心室破裂1例;实际符合参与随访研究患者为122例,术后随访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和56.6%;年龄在50岁以上,再次瓣膜置换,重大抗凝并发症,术后心功能低(Ⅲ-Ⅳ级)为明显影响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机械二尖瓣置换术后如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术后能严格控制抗凝,重视维护心功能,远期生存可以获得可喜结果(95.9%),再次瓣膜置换术一般发生在术后6-10年,长期严格抗凝管理应予高度重视。
- 章海波马庆荣李智佳杨柳陈凯宾晓农
- 关键词:二尖瓣随访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止血的应用体会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创面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李智佳章海波黄壮荣马庆荣陈凯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
-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易感染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调查胸外科患者围手术院内易感染的因素,为今后提出和推行科学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2月1日—2013年2月1日收治的136例胸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开通过非条件Logix HC回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疼痛程度、患者年龄、患有基础性疾病显著相关。患者手术切口疼痛明显,感染率低;年龄越大,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尤其60岁及以上患者更易发生院内感染;有高血压患者的感染共18例(13.24%),死亡率为2例(1.74%);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共25例(18.38%),死亡3例(2.21%)。结论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胸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李智佳章海波祝曙光黄壮荣马庆荣
-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
- 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热疗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26S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42℃热疗的Hep G2肝癌细胞系模型,评价不同热疗持续时间(0、3、6、12、24 h)对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热疗导致Hsp90α和26S蛋白酶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热疗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F=28.958,P<0.001),且热疗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强(F=621.704,P<0.001);热疗导致胞内Hsp90α表达量增加(F=27.403,P=0.035),26S蛋白酶体表达量明显降低(F=164.174,P<0.001),活性也下降(F=133.043,P<0.001);干扰HSP90α后,26S蛋白酶体也减少(F=180.231,P<0.001)。结论随着热疗时间延长,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热应激和ROS共同导致蛋白持续变性而消耗HSP90,使没有足够的HSP90对26S蛋白酶体组装和稳定导而导致变性蛋白蓄积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使细胞死亡。
- 马庆荣余佩芝张帆李玉齐杨曙莫贤毅莫凯岚丁颖陈斯泽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26S蛋白酶体氧化应激热疗
- 肝豆状核变性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石丽清马庆荣杨纲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铜蓝蛋白肝硬化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伴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合并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66例,采用创伤后应激症状筛查表(PTSS-10)对该其中存在精神症状的患者进行评定,筛选出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患者,对性别、年龄、并发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重要脏器(心、脑、肺、肾)功能障碍、术后感染、环境拥挤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并分析导致术后精神障碍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3%(22/266),其中3例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手术创伤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家族史、年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以及术后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体外循环手术后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得以治愈。
- 黄壮荣章海波祝曙光梁葳马庆荣李智佳陈凯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