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刚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湿疣
  • 2篇免疫
  • 2篇尖锐湿疣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源
  • 1篇血源性
  • 1篇血源性传染病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应急机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卫生管理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免疫
  • 1篇细胞免疫功能
  • 1篇临床治疗方法
  • 1篇免疫调节剂
  • 1篇免疫功能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李文刚
  • 2篇陈兴平
  • 2篇刘伟
  • 1篇陈映玲
  • 1篇赵捷
  • 1篇杨东亮
  • 1篇刘聪
  • 1篇黄波
  • 1篇江文
  • 1篇李科
  • 1篇胡淑华
  • 1篇刘冬先
  • 1篇张东华
  • 1篇曹育春
  • 1篇胡志全
  • 1篇张勇
  • 1篇邓云华
  • 1篇陈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院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护理人员上报登记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共登记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393例;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为职业暴露发生最集中人群(71.25%);职称为护士的护理人员最多(45.04%);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科室为门急诊(含ICU)、手术室、儿科;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操作环节为拔针时、采血/注射穿刺时、销毁/丢弃针头时;锐器伤(85.24%)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暴露源明确的为283例(72.01%),其中确定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源患者为195例(49.62%),暴露于1项或多项血源性传染病原体;经科学处理,最终未有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有利于确定高风险科室、人员、操作和流程,便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刘伟李文刚喻才正
关键词: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染病
基于应急机制的大型公立医院COVID-19公共卫生管理实践探索与策略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2019年12月底,武汉市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且呈暴发趋势。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COVID-19防控中的作用不断突显,对武汉市COVID-19患者的发现、排查与救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公共卫生管理平台,对提高医院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及时、有效、科学地为COVID-19防控指挥部提供防治决策信息,有效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也为其他地区综合医院的疫情防治及院内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刘伟喻才正胡淑华李文刚
关键词:应急机制公共卫生管理
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免疫调节剂(BCG-PSN)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刘冬先江文李文刚邓云华张东华陈兴平陈映玲李科杨东亮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反复复发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CA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并证实其复发与某些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控制CA复发是当今CA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
关键词:
关键词:尖锐湿疣免疫调节剂细胞免疫功能
FoxP3+Treg细胞在尖锐湿疣组织局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曹育春赵捷张勇邹耘刘聪陈岚黄波陈辉陈兴平李文刚
该课题来源于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FO<,x>P3+Treg在CA组织局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200862123563)。背景:尖锐湿疣是一类极为常见STD。现有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70-80%以上的病人会复发,其根...
关键词:
关键词:尖锐湿疣药物治疗临床治疗方法
武汉同济医院医务人员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疾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2020年2月9日之前发病且经咽拭子核酸检测2019-nCoV感染的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选取2020年1月15日-2020年2月8日发病的医务人员为感染组,以年龄和工作科室危险性作为配对因素、选取相同数量未感染的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为未感染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询和电话访问的形式回顾两组人群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药物服用情况,进而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同济医院在职医务人员158例,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各79例,其中男62例,女96例。高危科室医务人员感染率约为6.26%,而非高危科室医务人员感染率约为0.98%,两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26例(32.91%)预防性口服了抗病毒药物,未感染组中46例(5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病毒药物对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中重症肺炎4例,患者平均年龄51.8岁, 75例非重症患者平均年龄38.2岁,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科室医务人员相对于非高危科室更易感染2019-nCoV,建议强化预防措施;预防性口服抗病毒药物是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保护性因素,为高危人群预防用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高龄患者具有重症肺炎易患性。
沈源清柯春锦杨春光李文刚胡志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