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昆仑

作品数:32 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影响因素
  • 7篇体育
  • 6篇马拉松
  • 6篇拉松
  • 6篇城市
  • 4篇赛事
  • 4篇户外运动
  • 3篇生态
  • 3篇奥运
  • 3篇城市化
  • 2篇地理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2篇梯队
  • 2篇气候
  • 2篇网络
  • 2篇竞技
  • 2篇奥运备战
  • 2篇备战
  • 2篇城镇化
  • 2篇冲浪

机构

  • 31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辛辛那提大学
  • 3篇广东财经大学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2篇湖北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湖北省赤壁一...

作者

  • 31篇陈昆仑
  • 5篇王旭
  • 4篇黄耿志
  • 2篇李志刚
  • 2篇张旭
  • 1篇邵雪梅
  • 1篇郭炎
  • 1篇董范
  • 1篇李伦
  • 1篇戚伟
  • 1篇周春山
  • 1篇牛小洪
  • 1篇赵杰
  • 1篇周爱国
  • 1篇邵小文
  • 1篇李丹
  • 1篇丁镭
  • 1篇何鹏飞

传媒

  • 6篇经济地理
  • 2篇山东体育学院...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体育教育学刊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东体育科技
  • 1篇体育学刊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经验及启示被引量:4
2022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从产权关系及运营管理视角对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为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提供借鉴。汉城、悉尼、伦敦三届奥运会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共性的经验有:发展定位是运营模式形成的基础,可持续经营策略是运营模式形成的核心,市场需求是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重要推力。对我国的启示:坚持公益属性,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推动多元主体供给,激发场馆经营活力;组建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场馆竞争优势。
何鹏飞陈昆仑
关键词:奥运场馆赛后运营产权关系
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5年
文章以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地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开展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化特征看,2013—2022年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占绝对优势,但呈小幅度下降趋势,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数量波动变化较为明显。2)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南侧,且两侧差异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扩散的趋势。从空间格局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椭圆面积显著增长,空间重心自东北向西南迁移。3)从影响因素看,城镇化率(0.6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0.518)和区域网球场数量(0.493)是主导因子。城镇化率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93)、人均GDP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83)、人均GDP与城镇化率(0.758) 3组的交互作用最强,影响程度远超单一因子。
陈昆仑韩泽雨张瑜褚鹏飞
关键词:网球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人才时间序列分析
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对比与启示被引量:10
2022年
回顾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发现西方从场地类型、环境影响、活动空间、资源类型4个方面对户外运动项目进行分类,我国则从资源条件、参与目的、组织形式、身体能力4个方面进行划分。西方的分类多由官方和企业赞助的半官方机构提出,分类标准根据开展户外运动所依托的资源和环境制定,注重户外运动项目所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我国的分类多由学者在文献或专著中提出,且分类依据聚焦于项目本身,囿于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的二分法。研究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下,厘清中西方户外运动项目分类体系,进一步提出适宜户外运动的分类标准,有利于促进我国户外资源保护与开发及户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陈昆仑牛笛赵杰董范
关键词:户外运动生态文明中西方
中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5
2018年
利用最邻近指数、重心模型和核密度强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规模结构上,赛事数量规模的省际分布呈"金字塔"结构;在空间格局上,马拉松赛事数量呈现东西多、中部少和南多北少的特征;在空间位置上,马拉松赛事的空间重心与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较为契合;在集聚特征上,马拉松赛事在全国范围内呈明显的集聚状态,在第1阶梯之外的区域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随海拔增加而递减,主要集聚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带,其他地区则相对比较分散;马拉松赛事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实力、旅游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基础。
陈昆仑郭宇琪许红梅齐漫邵雪梅
关键词:影响因素
西方户外运动研究进展:历程、内涵与议题被引量:13
2021年
基于西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对户外运动的发展历程、内涵辨析以及主要研究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研究发现:(1)西方户外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因探险、科考兴起-二战后普及-大众户外运动发展-户外竞技运动发展-户外教育发展。(2)西方户外运动的内涵随着其普及程度的加深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自然环境论、字面释义论、目的中心论和综合论四个视角对其内涵进行解析,发现户外运动从兴起之初仅强调身体锻炼功能,到普及后强调休闲游憩功能,再到教育功能被强调,其内涵不断得到发展和延伸。(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被关注,户外运动的相关议题逐渐由身体层面转向心理层面,继而转向事关特定群体、特定事件的更多个性化问题,其中主要包含户外运动与健康、户外运动与教育、户外运动与社会经济以及户外运动与公共安全等四个方面。
陈昆仑李璞刘小琼牛小洪
关键词:户外运动内涵辨析
户外运动事故致因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事故致因模型在各领域安全管理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户外运动安全管理领域尚没有一种适用的事故致因模型。首先,在梳理各类事故致因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将其与户外运动事故致因要素进行比对,提取政府、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户外运动公司、人的因素、装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6个户外运动事故致因要素,构建针对户外运动事故的致因模型;然后,邀请安全管理、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领域的专家对户外运动事故致因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发现该模型在理论上对户外运动事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利用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故对建立的户外运动事故致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对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故的致因要素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梳理,不同层级致因要素的组合成功地实现了事故的复现,监管部门疏忽、运营公司不专业、应急预案缺失、天气变化和装备不足是该事故发生的致因要素。户外运动事故致因模型的提出有助于户外运动事故内在逻辑和规律的理解,可为户外运动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陈昆仑颜领军舒俊刘帅王旭
关键词:户外运动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西段冰川1976-2010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利用1977、2001和2010年的三期卫星遥感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和ISODATA非监督分类自动提取青藏高原西念青唐古拉山南段冰川信息,并利用GIS分析方法对冰川的时空分布变化和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
王旭陈昆仑周爱国Florian Siegert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川退缩青藏高原
AIMS认证的我国马拉松赛事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作为发展的主战场,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由过去的"招商"大战转向"引资"大战、"引人"大战,并逐步拓展至包括资本、产业、人才、基础设施乃至城市形象等发展要素在内的全领域竞...
陈昆仑齐漫吕志航刘小琼
关键词:马拉松
文献传递
基于体育文化项目的土地再开发:德国多特蒙德旧工业区更新研究
2025年
旧工业区转型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展,体育文化等新型方式振兴旧工业区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更新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聚焦德国鲁尔区的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项目,通过实地调查、历史回溯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该项目如何以体育文化项目带动周边地区实现旧工业区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多特蒙德通过把握全球化机遇和实施鲁尔区转型计划,成功地由传统重工业城市转型为可持续、智能的科技城市,威斯特法伦球场项目正是顺势而为的一项体育文化主导的旧工业区更新探索实践;(2)球场项目建设过程中,联邦政府和城市政府投入的资本逐渐减少,足球俱乐部的参与也在减弱,社会资本在球场建设和运营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球场扩建显著推动了周边土地利用的转型升级,土地利用由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绿地和住宅用地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用地,通过用地转型升级,周边地区空间功能得以优化;(4)球场建设提升了多特蒙德的全球知名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型,增加了当地就业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从而推动了城市结构更新与现代化转型。通过梳理该项目的发展经验进而总结体育文化项目带动下的旧工业区更新机制,并提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旧工业区更新提供思路。
刘小琼何丽娜陈恁宇陈昆仑
关键词:多特蒙德
1995—2015年武汉城市湖泊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化被引量:39
2019年
以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武汉中心城区湖泊系统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进而构建湖泊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揭示武汉中心城区湖泊系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规律,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武汉中心城区湖泊系统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1995—2005年以年均2.4%的速率缩减了28.95 km^2,2005—2015年以年均1.8%的速率缩减了17.47 km^2。(2)研究期湖泊系统的斑块密度、分维数呈现不断降低趋势,这表明武汉中心城区湖泊破碎化程度在不断降低,湖泊形状趋于简化;而连接度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湖泊分布集聚趋势不断加强,空间结构趋于紧凑集中。(3)武汉城市湖泊系统总体景观生态安全呈现不断恶化趋势,而次级湖泊水系景观生态安全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城市建成区的迅速扩展、湖泊由农业生产对象转化为可利用发展用地、房地产事业成为支柱产业是湖泊系统遭填占最主要的动力,直接危害了其景观生态安全,而市民环境意识提高引发湖泊保护倡议和实践,对湖泊景观生态安全产生着积极影响。对湖泊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武汉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管理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提供重要支撑。
陈昆仑齐漫王旭黄耿志
关键词:景观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