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坚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塞
  • 6篇梗塞
  • 4篇血管
  • 4篇头痛
  • 4篇偏头痛
  • 4篇急性
  • 3篇血栓
  • 3篇栓塞
  • 3篇脑栓塞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GSH-PX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栓素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液

机构

  • 19篇福建医学院
  • 1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19篇张志坚
  • 16篇慕容慎行
  • 10篇许国英
  • 8篇林新霖
  • 4篇刘友尧
  • 4篇吴长珠
  • 2篇李家雄
  • 2篇彭小鹏
  • 2篇郑玉英
  • 2篇徐剑峰
  • 2篇林好学
  • 1篇梁平
  • 1篇陈锦峰
  • 1篇李智文
  • 1篇曾向军
  • 1篇汤冰
  • 1篇慕蓉慎行
  • 1篇吴翊钦
  • 1篇谢志淳
  • 1篇罗周荣

传媒

  • 9篇福建医学院学...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实用神经...

年份

  • 5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5篇1991
  • 3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后各脑区多巴胺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1
1995年
采用大鼠4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方法动态观察48只大鼠脑的皮质、基底节、丘脑、以及脑干中的多巴胺(DA)在不同缺血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时存在脑DA的紊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6h内),DA在脑干与皮质降低,在基底节与丘脑呈双向波动,且各脑区的含量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些发现提示脑缺血时各脑区的DA含量有着各自的变化。
张志坚慕容慎行林新霖许国英吴秀丽
关键词:脑缺血多巴胺脑区病理化学
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SOD,GSH-PX和LPO的变化与意义被引量:1
1991年
109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OSH-PX)的含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SOD减少与LPO增加呈负相关(r=-0.389,P<0.05);血栓素TXB_2的水平增加,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水平降低,二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TXB_2增加与LPO增加呈正相关(r=0.453,P<0.01)。上述的结果提示脑血管病患者体内抗氧化酶类与LPO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
刘友尧吴长珠慕容慎行张志坚黄东宏刘非比
关键词:脑血管超氧物歧化酶血栓素B2
血清透明质酸在肝硬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1991年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70例病人和46倒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透明质酸(HA)。病人分为慢性肝炎组(包括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组、急肝组和非肝病组。除慢迁肝和内科其他病外,各组HA与正常对照组(36.42±13.79μg/L)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慢活肝和肝硬化,其均值分别为411.82±222.56μg/L和477.39±201.9μg/L;肝病均值呈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阶梯上升。以血清HA≥250μg/L(风湿病的(?)±s的近似值)作为肝硬变的预测指标,优于常规的肝功检查。
罗周荣王淑楷曾向军陈玉丽张忠英张志坚张联娜
关键词:透明质酸肝硬变
多轴空肌病(附1例报告)
1996年
报告一例多轴空肌病患者,男,28岁。左下肢无力、变细2年,右下肢无力2个月,偶伴有两下肢肌肉跳动。先后接受过腰椎髓核摘除术和腰骶马尾囊肿切除术,术后症状无改善。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力近端Ⅲ级,远端0~Ⅰ级,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均正常,肌肉无压痛,左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群明显萎缩,双下肢腱反射对称减弱。肌电图检查显示在相应萎缩的肌群中有失神经的表现,而双上肢部分近端肌群出现肌源性损害改变。肌肉病理检查有多轴空肌病的特征性改变。
刘盛旺张志坚慕容慎行张文敏梁平吴翊钦
关键词:肌电图病理
屈反射与痛阈量化测定
1996年
目的对人的痛阈进行客观量化测定。方法利用人类感痛性屈曲反射(NFR)阈值与痛阈的密切关系,应用电子刺激系统与肌电记录系统建立NFR痛阈测定法,对32名正常人进行主观痛阈、RⅡ及RⅢ反射阈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的RⅡ反射阈为5.52±0.72V,主观痛阈为6.72±1.16V,RⅢ反射阈为7.34±1.21V。在痛阈与RⅢ反射阈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r=0.9298)。结论可用RⅢ反射阈来客观反映主观痛阈,使疼痛的研究具有量化指标。
张志坚郑玉英慕容慎行彭小鹏
关键词:疼痛痛阈
急性脑梗塞病人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观察了59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及活性(AT-Ⅲ:A)水平,并以19例脑出血病人和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组血浆AT-Ⅲ:Ag及AT-Ⅲ:A水平均明显降低;在动态观察中,AT-Ⅲ:Ag在发病第1,3天降低,第6,10天接近正常;AT-Ⅲ:A则持续下降。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相比,AT-Ⅲ:A明显升高,但与正常组相比则明显降低。本文就AT-Ⅲ变化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了解预后等方面作了初步讨论。
张志坚慕容慎行林新霖许国英陈玉珍丁露茜冯亚英
关键词:脑栓塞抗原活性
蕲蛇酶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被引量:1
1996年
蕲蛇酶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许国英,张志坚,慕容慎行,陆曦,李家雄关键词:蕲蛇酶,脑梗塞血栓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残率极高,对社会与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我院自1994年6月~1995年8月应用福建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制的抗血栓新药-蕲...
许国英张志坚慕容慎行陆曦李家雄
关键词:蕲蛇酶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疗法
偏头痛防治研究
1994年
偏头痛防治研究张志坚综述慕容慎行审校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对其防治方法也有一定进展并积累了较多经验,本文就偏头痛的防治作一综述。一、避免各种诱发及加重因素大多数偏头痛患者呈周期性头痛发作而无明显的原因可寻。...
张志坚慕容慎行
关键词:偏头痛血管性头痛发病机理
大鼠脑缺血后各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1995年
采用大鼠四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方法,动态观察48只大鼠脑的皮质、基底节与丘脑以及脑干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在不同缺血时间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鼠脑缺血时存在脑单胺递质的紊乱,其中NA的含量在各脑区多为升高,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DA在脑干与皮质降低,在基底节与丘脑呈双向波动,各脑区的含量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在皮质NA与DA变化呈负相关,在基底节与丘脑则呈正相关,在脑干则不相关。这些发现提示脑缺血时各脑区的单胺递质有着不同的变化。
张志坚慕容慎行林新霖许国英吴秀丽
关键词:脑缺血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99m)Tc-HMPAOSPECT对偏头痛患者丘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目的:了解偏头痛患者丘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用99mTc-六甲基两二胺肟和Novo-810高分辨率SPECT仪,以感兴趣区(ROI)相对放射性计数百分率(ROI%)为指标,对60例次偏头痛患者的丘脑血流变化作了定量分析。结果:与无预兆偏头痛组的平均ROI%值(249.If14.9)相比,预兆偏头痛组ROI%升高(259.1±1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偏瘫、偏身感觉异常预兆偏头痛组升高更明显(263.8±17.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单纯视觉预兆组稍升高(255.1±16.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偏瘫、偏身感觉异常预兆组丘脑血流升高,原因可能为:①缺血后高灌注。②除丘脑外,其它脑区血流减少。③各种神经、化学性刺激的结果。
张志坚Ste.,TJ
关键词:偏头痛放射性核素锝99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