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随访系统在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随访系统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安脱达)的2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入组的29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专职护士每月电话随访;实验组采取随访系统管理,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由系统自动生成随访任务单,对其进行个体化、跟踪式随访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脱失率、治疗准点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脱失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0.3%),注射准点率(96.9%)高于对照组(94.9%)(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4.6%)高于对照组(88.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脱失率,并提高其满意度。
- 张思汪茵王晓龙胡林涛夏琼石灿灿雷苗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系统依从性满意度
-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两种注射部位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评估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在本中心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utard)皮下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B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量表评估每次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时的VAS评分(1.79±0.93)低于上臂远端1/3外侧(2.76±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和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7%和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上臂远端1/3外侧注射时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故推荐上臂三角肌下缘作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首选注射部位。
- 王晓龙胡林涛张思石灿灿夏琼雷苗汪茵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疼痛评估
- 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过敏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本地区室内办公人员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阳性结果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本院确诊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174例室内办公人员进行斑贴检查,分析过敏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室内办公人员罹患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者,男性就诊比例低于女性,男性斑贴检查阳性率为97.30%,女性为96.35%。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氯化钴(44.25%)、重铬酸钾(35.63%)及硫酸镍(41.95%),女性对化妆品及饰品过敏者较男性多,男性对染发剂过敏者较女性多。结论:室内办公人员常见过敏原主要为办公相关材料(合金制品、橡胶制品)及室内装修产物(甲醛),工作环境、性别差异和个人习惯直接影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特点。
- 黄南祁姗姗张思王晓龙
- 关键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