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含d<'10>元素的四元化合物半导体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 合成新型半导体材料往往会对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产生巨大影响.该文以合成新型半导体材料为目的,以反应性融盐法为手段,在中低温条件下得到了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反应性融盐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成熟有效的中...
- 马宏伟
-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
- 文献传递
- 配位化合物[Zn(C<,7>H<,2>NO<,5>)(H<,2>O)<,3>]·H<,2>O·0.25CH<,3>CN的合成与表征
- 本文采用乙酸锌和白屈菜氨酸在pH=8左右的弱碱性环境下反应,首次合成了白屈菜氨酸的锌简单配位化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周国伟郭国聪马宏伟王明盛郭光华黄锦顺
- 文献传递
- 一种晶体半导体材料系列A<Sub>2</Sub>MM′<Sub>3</Sub>Q<Sub>6</Sub>
- 一种晶体半导体材料系列A<Sub>2</Sub>MM’<Sub>3</Sub>Q<Sub>6</Sub>,涉及半导体材料领域,其中A=Na,K,Cs;M=Cu,Ag;M’=Ga,In;Q=S,Se,Te。用反应性融盐法,...
- 马宏伟郭国聪黄锦顺
- 文献传递
- 无机与共轭有机体光电子复合功能材料的研究
- 郭国聪黄锦顺陈文通吴阿清付明来蔡丽珍郑发鲲王明盛刘家成马宏伟
-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近几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研究兴趣,从事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研究,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创新源泉,将是非常有科学意义的。该课题制得新颖奇特结构和特殊光电磁性能的化合物,发现在半导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光电性质功能材料
- 一个新颖的—维银-希夫碱双螺旋链结构
- 本文使用刚性希夫碱作配体,制备了系列ⅠB和ⅡB金属螺旋结构的配合物.
- 刘家成郭国聪马宏伟杨春林善火郑发鲲张星周国伟
- 关键词:配合物
- 文献传递
- 一个新颖氰根桥联化合物SmFe(CN)_6(DMSO)_2·H_2O的合成与结构被引量:3
- 2001年
- 稀土氯化物SmCl3(6H2O与K3Fe(CN)6在水/乙醇/DMSO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 SmFe(CN)6(DMSO)2(H2O(C10H14N6O3S2FeSm, Mr = 536.59),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P2/n,a = 7.759(1), b = 10.673(1),c = 11.014(2)?,β= 97.106(2)(,V = 905.0(2)? 3, Z = 2 , Dc = 1.969 g/cm3, F(000)= 520,R = 0.0474 , wR = 0.0925。该化合物为氰基桥联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稀土离子(Sm3+)为7配位的五角双锥构型。化合物的结构可描述为由方砖铺砌成的楼梯状二维层结构,层之间由氢键连接沿b轴方向堆积而成三维网状结构。
- 杨春郭国聪马宏伟刘家成张星郑发鲲林善火周国伟毛江高黄锦顺
- 关键词:稀土氰根桥联晶体结构
- [Cu(bpy)(μ<,2>-CO<,3>)(OH<,2>)]·2H<,2>O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 碳酸根可采用多种配位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单核、双核、三核、四核及至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因其常作为CO<,2>的转化产物,从而在Cl化学金属有机合成方面引起广泛兴趣<'[ⅳ,ⅶ]>.本文...
- 王明盛郭国聪马宏伟周国伟郭光华黄锦顺
- 关键词:水热合成法分子结构
- 文献传递
- 一种晶体半导体材料系列A<Sub>2</Sub>MM'<Sub> 3</Sub>Q<Sub>6</Sub>
- 一种晶体半导体材料系列A<Sub>2</Sub>MM’<Sub>3</Sub>Q<Sub>6</Sub>,涉及半导体材料领域,其中A=Na,K,Cs;M=Cu,Ag;M’=Ga,In;Q=S,Se,Te。用反应性融盐法,...
- 马宏伟郭国聪黄锦顺
- 文献传递
- 两个具有相似{V_(10)}狚阴离子骨架的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英文)
- 2003年
- 本文描述了两个具有相似阴离子骨架的化合物,犤Na2(H2O)10(NH4)4犦犤V10O28犦(1)和犤Na2(H2O)10(NH4)4犦犤V9MoO28犦(2)。化合物1的阴离子是一个常见的钒十骨架,而化合物2与化合物1是同晶异质体,化合物2的阴离子是混有一个钼原子的钒十骨架。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珔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化合物1:a=0.86024(4)nm,b=1.04561(5)nm,c=1.12828(4)nm,α=68.833(1)°,β=87.158(1)°,γ=67.065(1)°;化合物2:a=0.86511(3)nm,b=1.04549(5)nm,c=1.12446(5)nm,α=69.071(1)°,β=87.145(1)°,γ=66.982(1)°。
- 詹晓平卢灿忠卢灿忠杨文斌马宏伟吴传德张全争
- 关键词:化合物水热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