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博峰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玉门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压裂
  • 3篇油田
  • 2篇压裂技术
  • 2篇枣园油田
  • 2篇乳化降粘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降粘
  • 2篇降粘剂
  • 2篇采收率
  • 2篇稠油
  • 2篇稠油降粘
  • 2篇稠油降粘剂
  • 1篇大斜度
  • 1篇大斜度井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田
  • 1篇压裂规模
  • 1篇油管

机构

  • 5篇玉门油田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刘博峰
  • 2篇王艳
  • 2篇刘鹏
  • 1篇张庆九
  • 1篇杨洪瑞
  • 1篇彭翔
  • 1篇李茂青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枣园油田稠油采油工艺技术
随着常规原油的可采储量越来越少,稠油将成为21世纪更为重要的能源。稠油因胶质、沥青质含量比较高,粘度比较大,因此稠油开采比普通原油要困难得多。蒸汽驱是目前的主要稠油开采方法,但能耗较大,而且对超稠油的采收率很低。稠油开采...
刘博峰
关键词:稠油乳化降粘稠油降粘剂采收率
文献传递
致密气大斜度井压裂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023年
苏里格气田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针对XX大斜度井低孔低渗、物质基础差、天然裂缝欠发育且储层厚度整体较薄特点,使用FrcSmart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压裂过程中采用裂缝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通过微地震监测结果对前期模拟成果进行分析评价,为天然气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彭翔张庆九杨震刘博峰杨洪锐
关键词:压裂大斜度井
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2021年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作为常见、最为核心的工艺技术为压裂技术。通过压裂,能够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开发速度。文章对低渗透油田压裂技术现状开展了分析,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更好的在低渗透油田中进行压裂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刘博峰李婷张磊仲骐王艳
关键词:油田压裂技术
墩1H钻杆完井水平井试油方法探索及实践
2015年
墩1H井是玉门油田一口侧钻水平井,最大井斜92.4°,该井采用钢级s135×壁厚9.19mm×127mm钻杆完井,钻杆本体内径108mm,接头内径92.8mm,井眼尺寸小且通径不均匀,给试油工具选择及分段压裂施工带来新的挑战。通过调研国内外试油、压裂新技术,在对钻杆完井水平井试油难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采用水力喷砂射孔、连续油管气举及近井暂堵分段压裂等工艺,成功实现了该井3段16簇的喷砂射孔及分段改造,为特殊完井方式水平井试油提供了现场经验。
刘鹏刘博峰杨洪瑞胡学恒
关键词:水平井水力喷射连续油管
枣园油田稠油采油工艺技术——降粘体系研究
随着常规原油的可采储量越来越少,稠油将成为21世纪更为重要的能源。稠油因胶质、沥青质含量比较高,粘度比较大,因此稠油开采比普通原油要困难得多。蒸汽驱是目前的主要稠油开采方法,但能耗较大,而且对超稠油的采收率很低。稠油开采...
刘博峰
关键词:稠油开采乳化降粘稠油降粘剂采收率
新型调驱剂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室内研究——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并考察了一些条件对所制得的交联微球粒径大小、吸水倍率及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工艺配方如下:丙烯酰胺为总质量的4.3%,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为单体摩尔质量的1.0%,反应起始温度为50℃,预乳化时间40 min,升温至75℃,搅拌速度控制在380~500 r/min,总反应时间2~3 h。
刘博峰
关键词:反相悬浮聚合丙烯酰胺微球溶胀性
鸭儿峡白垩系油藏压裂规模优化研究
2021年
本文通过分析鸭儿峡白垩系压裂井地质参数与停泵压力、增液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微地震裂缝监测数据,应用软件进行压裂规模优化,得出最优的压裂加砂规模,以期提高白垩系压裂井的经济效益。
李新发祁玉莲刘博峰王浩帆王艳
关键词:缝长
高水平应力差储层水平井多段分簇射孔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选用二维垂向裂缝诱导应力模型,对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中的水平段最小主应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模拟初始1-3条裂缝时沿井筒方向产生的最小水平诱导应力,并计算先压裂缝与后续射孔簇间的应力差。研究表明,沿井筒方向最小水平诱导应力随先压裂缝的条数增加而增大,先压裂缝附近诱导应力最大,随远离先压裂缝逐步减小;水平最小主应力差随段间距、簇间距增加而逐步增大。通过水平井分簇压裂产生横向缝及各簇裂缝全部开启条件分析,给出分簇射孔总数确定及各簇射孔数优化方法。
刘鹏蒋映辉刘博峰杨洪锐李茂青
关键词:储层水平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