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玮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骨密度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体脂
  • 3篇绝经后女性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女性
  • 2篇女性患者
  • 2篇内分泌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基因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抵抗素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平衡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永州市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作者

  • 13篇刘玮
  • 5篇廖二元
  • 4篇张红
  • 3篇苏欣
  • 3篇唐剑锋
  • 3篇盛志峰
  • 3篇叶爱玲
  • 2篇张晶晶
  • 2篇彭依群
  • 2篇曹行之
  • 2篇罗湘杭
  • 1篇何斌斌
  • 1篇李霞
  • 1篇杨亚玲
  • 1篇傅松波
  • 1篇超晨
  • 1篇冯琼
  • 1篇杨琳
  • 1篇谢雨婷
  • 1篇王臻

传媒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HER2的表达水平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Iress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HER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名,符合IRESSA国际慈善研究(EAP)条件,每日固定时间口服Iressa250mmg,每日一次,每4周为一个疗程,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EGFR、HER2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EGFR、HER2在血清和肿瘤组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essa能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EGFR、HER2表达水平,EGFR、HER2表达的量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预测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ressa)治疗时病情的变化。
唐剑锋刘玮
关键词:IRESSA非小细胞肺癌EGFR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0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和123例健康女性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与健康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的骨密度相似。
谭小红张红刘玮曹行之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骨密度女性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情况调查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17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感染者422例,感染率为37.7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分别占39.16%、24.57%和24.57%。在180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5%,其中G+菌、G-菌、真菌、支原体分别为24株(38.10%)、32株(50.79%)、6株(9.52%)、1株(1.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水平、吸烟与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率高,病原菌主要是G-菌,女性、餐后2h血糖水平高、糖尿病病程长、吸烟是患者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
杨芳博刘玮盛志峰原海燕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因素
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讨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316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夜间0点血清皮质醇,按照不同的皮质醇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状况。所有夜间血清皮质醇>50nmol/L者行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排除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同时检查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情况。结果 (1)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N发生比例在低、中、高皮质醇组逐渐升高,分别为13.3%、27.7%、44.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皮质醇组相比,中、高皮质醇组发生DR的比例升高(40.6%和1147.7%对22.7%,均P〈0.01)。高皮质醇组发生DPN的比例高于低皮质醇水平组(60.5%对38.7%,P〈0.01);(2)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夜间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无并发症者高[(136.87±105.78对97.55±93.48)nmol/L,P〈0.01];与仅合并单个并发症者相比。合并有多个并发症的患者夜间皮质醇水平较高[(151.66±114.54对117.69±90.26)nmol/L,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除了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以外,高皮质醇水平也是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经过校正病程、空腹血糖、HbA1c使用胰岛素治疗等因素后,夜间0点皮质醇水平仍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13)。结论 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夜间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伴发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傅奥博谢雨婷何斌斌杨琳罗说明张晶晶肖扬王臻刘玮冯琼超晨杨亚玲盛志峰苏欣彭依群李霞周智广
关键词:超重肥胖糖尿病皮质醇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绝经后女性瘦体重、体脂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瘦体重、体脂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采用美国Hotogic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及髋部总体面积BMD,单位g/cm2。用美国Hologic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作全身扫描测出头部、躯干、肋骨、骨盆、脊椎、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骨矿物含量、BMD、体脂含量和肌肉组织重,结合测得的指标,计算出体重、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结果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脂含量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坚持适当运动以维持瘦体重,有助于减少绝经后女性骨量的丢失。
程艳春刘玮叶爱玲廖二元罗湘杭张红
关键词:骨密度体脂瘦体重绝经后
体成分对不同糖耐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体成分对正常糖耐量(NGT)及2型糖尿病(T2DM)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5—2008年长沙地区152名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及门诊就诊者,经OGTT检测41例诊为T2DM,111名糖耐量正常,年龄45~81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AP)、左侧股骨颈(FN)、左髋部总体(T-hip)及全身骨密度(TBMD),同时测定体成分,计算出瘦体重(LTM)、体脂量(FTM)、躯干体脂比(Tru-fat%)及总体脂比(Fat%)。分析体成分对两组研究对象BMD的影响。结果体成分对不同糖耐量绝经后女性BMD的影响存在差异。NGT组:瘦体重与各部位BMD均呈正相关,是各部位BMD的独立预测因素(β=0.199~0.455,R2C=0.027~0.200,P<0.01或0.05),体脂比与全身BMD呈负相关,体脂为全身BMD(β=-0.237,P<0.05)的独立影响因素。T2DM组:瘦体重仅与股骨颈及髋部BMD呈正相关,总体脂比与股骨颈及髋部BMD呈正相关,体脂为股骨颈及髋部BMD(β=0.427~0.475,R2C=0.166~0.182,P<0.01)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瘦体重与各部位BMD均无独立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中,相对于NGT组,T2DM组的瘦体重对BMD的保护作用减弱,体脂对股骨颈及髋部起到保护作用;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减重过程中,需要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并保持适当的体重,以防止骨量丢失。
叶爱玲刘玮张红彭依群廖二元
关键词:体成分骨密度绝经后2型糖尿病
新诊断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患病率,比较新诊断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和PA患者的临床差异,探讨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与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7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PA初筛试验,阳性者行卡托普利试验进行PA确诊;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70名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PA患病率为18.5%。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PAC、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及血钾显著降低(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EH组中PAC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呈正相关(r=0.139,P<0.05),而在PA组中无此相关性。与SBP<140 mmHg组患者相比,SBP≥160 mmHg组患者PRA和血钾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01),PA患者比例、ARR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1)。结论: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PA患病率较高,对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筛查PA。患有PA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更高;新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PAC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胡宇航刘玮张晶晶苏欣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病率胰岛素抵抗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同步切除胰岛素瘤及甲状旁腺腺瘤治疗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1型1例被引量:2
2019年
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内分泌肿瘤综合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2019年1月收治1例以低血糖起病患者,临床诊断为MEN1,基因有新发框移变异(c.640-643delCAGA),该变异发生后氨基酸变短(p.v215Mfs*13),符合致病性变异。经多学科会诊,采用同时切除胰体、胰尾胰岛素瘤以及甲状旁腺切除(4个)+自体异位移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个体化诊断治疗对改善MEN1型患者预后有确切意义。
侯保健唐炜立苏欣苏欣
关键词:胰岛素瘤甲状旁腺腺瘤基因分析手术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抵抗素、脂联素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试验,均口服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总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等指标,以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有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抵抗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与脂联素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增强脂联素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刘玮唐剑锋
关键词: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抵抗素脂联素
绝经后女性体脂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体脂与骨密度关系。方法:收治45~81岁、绝经1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DEXA仪,测量受试者腰椎前后位T1~T4、左侧股骨颈、髋部总体面积BMD,单位g/cm2;测全身软组织重、肌肉组织重,结合测得的体重,计算体脂、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结果: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瘦体重与各个部位骨密度呈显著相关,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时,增加其瘦体重是主要目标。
刘玮唐剑锋廖二元曹行之张红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体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