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40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儿童
  • 8篇心理理论
  • 6篇心理
  • 5篇教育
  • 5篇教师
  • 4篇社会
  • 4篇公学
  • 4篇孤独症
  • 4篇孤独症儿童
  • 4篇错误信念
  • 3篇英国公学
  • 3篇幼儿
  • 3篇神经机制
  • 3篇精英
  • 3篇基础教育
  • 3篇教学
  • 2篇信念
  • 2篇意图
  • 2篇智力
  • 2篇智力因素

机构

  • 34篇西南大学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昭通学院

作者

  • 36篇张婷
  • 13篇李红
  • 5篇廖渝
  • 4篇张莉
  • 3篇邱晓燕
  • 3篇李小晶
  • 3篇李鲁涛
  • 2篇周谊
  • 2篇沙文居
  • 2篇邵智
  • 2篇冯廷勇
  • 2篇张琴
  • 2篇吴睿明
  • 2篇张仲明
  • 2篇雷怡
  • 2篇王瑞雪
  • 2篇孟祥申
  • 2篇魏明龙
  • 1篇王耘
  • 1篇姚莉

传媒

  • 4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心理学报
  • 3篇江西教育(管...
  • 3篇心理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世界教育信息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今日教育(当...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天津市教科院...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素质教育大参...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教书育人(校...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科教导刊
  • 1篇教师教育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神经基础及早期干预被引量:20
2015年
共同注意是指两个人共同对某一事物加以注意,分享对该事物的兴趣,它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奠基性能力。首先,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发展主要体现在注视转换、主动展示、分享等能力发展滞后及缺陷;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神经基础:应答性共同注意主要涉及后部皮层注意网络(如颞上沟后部、顶内沟等),自发性共同注意涉及前部皮层注意网络(如前扣带皮层、背内侧额叶等);最后,以回合式教法和关键反应训练为基本方法,论述了共同注意干预的新近模式和效果评估。未来研究应在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机制、共同注意的脑区可塑性及脑网络的发展以及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陈璐张婷李泉冯廷勇
关键词:孤独症注意网络神经机制干预方法
儿童对假装中的心理表征及意图的理解被引量:1
2008年
心理表征和意图是假装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成分,关于年幼儿童是否能理解假装中的这两种心理成分,研究者们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3岁儿童就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儿童到了6岁都仅仅把假装理解为一种外表上看起来像某物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而恰恰对假装中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才是假装理解的关键方面。这些争论可能与测试问题的推论方向与提问方式、对抑制控制能力的要求、假装动作与心理状态的平衡、任务情景与现实生活情景的联系、实验材料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结合执行功能、区分假装主体和假装旁观者、采用内隐的测试方法、关注与假装相关的其他能力的发展等角度,对儿童理解假装中的心理表征和意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雷怡贾红桃张婷李秀珊李红
关键词:假装心理表征意图心理状态
由“杜郎口模式”看新课改教师困境与改革一元化问题被引量:3
2010年
"杜郎口模式"作为新课改的实验典型有其可取之处,但仍存在教师权威受到威胁、观念无所适从、专业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另外该模式引起的全国各地竞相效仿必将导致新课改更趋一元化。我们要改变以模式来"一统天下"的观念。只有适合本土的、内生的教育才葆有更强的生命力。
张婷
关键词:新课改杜郎口模式一元化
奖惩频率对3~5岁幼儿完成博弈任务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对情感决策的常用研究工具——标准爱荷华博弈任务进行了得失总量不变而频率改变的修改,并使之适合于年幼的3~5岁儿童,可以比较幼儿在不同奖惩频率任务中的表现,从而考察奖惩频率对幼儿情感决策的影响。对120名3~5岁幼儿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后,所得实验结果如下:(1)儿童对惩罚和奖励频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正向博弈任务中,"有利纸牌不变,不利纸牌的惩罚总量不变,只增加不利纸牌的惩罚频率"可以使3~5岁儿童完成博弈任务的成绩有显著提高;逆向博弈任务中,"不利纸牌不变,有利纸牌的奖惩总量不变,而有利纸牌奖励频率的增加"能促使4~5岁幼儿更多更快地做出正确选择。(2)幼儿的情感决策能力在3~4岁时期发展迅速,而在4~5岁时仍然有较快发展。
李小晶李红张婷廖渝
关键词:情感决策惩罚
观点采择因素对3~4岁儿童延迟满足决策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采用延迟满足决策任务,要求儿童分别为自己和他人做出决策,本研究考察了观点采择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实验一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40名,结果发现3岁儿童和4岁儿童在为自己选和为他人选两种条件下的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都倾向于做出延迟选择。实验二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60名,在为他人的选择中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并增加了观点采择测验任务。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表现出了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决策趋势;3岁儿童尚未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在各种不同观点提示条件下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时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是发展性的。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确立正确的延迟动机,为他人做出有效的决策。
蒋钦李红张姝玥张婷冯廷勇龙长权
关键词:情感决策观点采择
溶液法制备ZnO纳米微粒薄膜的低压电阻开关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电阻开关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新型存储器件,而ZnO是一种可应用于低电压低能耗电阻开关随机存储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我们利用溶液法在40°C低温下制备获得粒径约为7–10 nm的ZnO纳米微粒,然后在优化制备条件下旋涂获得表面平整致密的n型ZnO纳米微粒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谱推算出ZnO纳米微粒薄膜的光学带隙宽度约为3.34 eV.ITO/ZnO/Al电容器结构的电流-电压曲线具有优良的双极性电阻开关特性:置/复位电压低至±0.2 V;在0.18 V的读取电压下可获得大于100的高/低电阻值比.电场作用下薄膜中ZnO分子发生电化学还原/氧化反应,导致薄膜中富余Zn原子组成的导电细丝周期性导通/截断,从而使得ZnO薄膜表现出电阻开关特性.
李鲁涛张婷魏明龙孟祥申邱晓燕
关键词:溶液法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愿望-信念推理能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的愿望-信念推理能力发展,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测试智龄为3~5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n=18)愿望与信念理解能力,并与正常发展儿童(n=18)做比较。两组儿童在智龄和性别上一一匹配。【结果】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区分愿望任务中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区分信念和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能够理解愿望,但在理解信念方面却存在困难。
邵智张婷姚莉陶红梅
关键词:心理理论孤独症
英国公学创造教学佳绩的缘由
2007年
英国公学(the public school)是英国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高品质私立中等学校。公学重学术,强调卓越的教学质量。其多渠道的经洗外援和独立的管理模式使它可以不接受政府的经济援助,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优良的教学设备与环境,优秀的生源和教师,以及历来的升学佳绩,使公学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信任和赞誉。
张婷
关键词:公学创造教学经济援助教学设备
心理理论脑机制的分歧:前额叶中部与颞顶联合区被引量:1
2010年
系统介绍了心理理论神经机制探索领域中主要存在的分歧,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从整体上看,该分歧定位在一个问题之上:前额叶中部与颞顶联合区,谁才是心理理论神经机制中的核心.研究范式和材料的不统一性、心理过程的不单一性、生态效度不同质性等问题可能是造成分歧的原因.
沙文居张婷李红
关键词:心理理论神经机制
试论英国公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主要针对英国公学对学生开展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展开论述,揭示其精英教育特征。英国公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私立中等教育机构,不仅因为其傲人的教学佳绩,还因为它培养出了全面发展的社会精英。这与其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密切相关,通过论述期望对我国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婷周谊
关键词:公学非智力因素精英教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