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缺陷曲率对含有V_1~V_4空位(5,5)单壁碳纳米管[1+1]和[2+1]加成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本工作使用GGA-PBE方法研究了H和O在含有V_1~V_4空位(5,5)单壁碳纳米管[1+1](H/[1+1])和[2+1](O/[2+1])加成反应的结合能、几何和电子结构.基于方向曲率理论提出的缺陷曲率包括原子曲率(KM-def)和键曲率(K_(D-def))预测了空位缺陷区不同原子和键的加成反应活性.计算结果表明,不管是[1+1]还是[2+1]加成,V_1和V_3空位缺陷中含有悬空键的C原子化学活性最强,且在[2+1]加成反应中C与O原子形成了羰基;对空位缺陷区其它原子或键,H与(5,5)管V_1~V_4空位缺陷区的原子结合能随K_(M-def)的增大而增大;O加成在大K_(D-def)的C—C键时,C—C键易被打断,形成C—O—C产物结构,且相应的结合能较大;O加成在小K_(D-def)的C—C键时,C—C键未被打断,形成三元环产物结构.H/[1+1]和O/[2+1]加成反应结合能除了主要受曲率的影响,还受到参与反应的C原子在(5,5)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的电荷密度以及分波态密度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含有空位缺陷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提供理论依据.
- 李磊贾桂霄王晓霞吴铜伟宋希文安胜利
- 关键词:碳纳米管空位
- 荧光猝灭法研究氟比洛芬与DNA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0)对氟比洛芬(F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氟比洛芬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与氟比洛芬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测得结合常数为5.53×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2。
- 王晓霞敖登高娃阿娟
- 关键词:氟比洛芬DNA荧光猝灭相互作用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中的运用
- 2024年
-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重心。“天然产物化学”主要包括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是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上,“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王晓霞马力通赛华征赵悦张书恒方晨
-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
-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9
- 2021年
-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法研究中,经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298,303和308 K温度下的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 q和猝灭常数,证明BSA与黄腐殖酸(FA)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同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合位点数n都在1附近,FA与BSA体系相互作用比为1∶1;利用静态猝灭双对数方程计算三个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得出结论,FA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G<0,说明作用过程为自发过程。采用Fo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距离r=6.340 nm,表明BSA与FA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FA与BSA残基的结合作用力具有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疏水作用力,多种力共同作用使FA与BSA能够稳定结合。通过对FA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发现BSA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红移,表明FA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得到FA使BSA中的色氨酸(Trp)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亲水性增强,使BSA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通过研究FA与BSA相互作用的三维荧光光谱,峰1(peak 1)与峰2(peak 2)的最大发射波长峰都发生了红移,证明FA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FA使BSA周围环境的极性增大,疏水性减小,亲水性增加,BSA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最后采用圆二色谱法进行分析,利用软件计算得出该实验相互作用体系下α-螺旋(α-Helix)减少2.3%、β-折叠(β-sheet)增加7.7%、β-转角(β-Turn)增加0.6%和无规则结构(Random coil)含量减少1.2%,β-折叠(β-sheet)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强有力地说明了FA使BSA结构发生了改变。
- 王晓霞吴昊聂智华马力通马力通赛华征成建国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 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氟比洛芬的含量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氟比洛芬在不同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氟比洛芬的荧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氟比洛芬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2.0×10^-8~2.5×10^-6mol·L-1,合成样的平均回收率为99.2%~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1.8%.
- 王晓霞敖登高娃阿娟
- 关键词:氟比洛芬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
- 一种肉类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肉类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黄腐酸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所述肉类保鲜膜是以黄腐酸和壳聚糖协同作为肉类保鲜的活性成分,从而产生抑制肉类表面微生物生长繁殖、延缓肉类油脂氧化程度、提高肉类货架期的性能。所述肉...
- 王晓霞王亚雄王梦涵孙吉盛王一鸣
- 枸橼酸他莫昔芬与鲑鱼精DNA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 2012年
- 通过实验得知,蛋白质与药物的结合非常的容易;枸橼酸他莫昔芬与鲑鱼精DNA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缔合方式只有1种,即嵌插缔合。最后由热力学常数计算得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疏水作用。
- 王晓霞王正德
- 关键词:枸橼酸他莫昔芬牛血清白蛋白
- 一种蛛网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蛛网状NiO@Al<Sub>x</Sub>Ni<Sub>y</Sub>/C复合材料和其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该蛛网状NiO@Al<Sub>x</Sub>Ni<Sub>y</Sub>/C复合材料是以镍铝水...
- 海波魏航王晓霞
- 分子对接模拟与多光谱法研究二水土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了二水土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二水土霉素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根据Vant’s Hoff方程确定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ΔS、ΔH,表明两者之间作用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结合距离r=2.56nm。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结果证明盐酸四环素能够改变BSA的二级结构和微环境。分子对接模拟表明二水土霉素结合在BSA的site Ⅰ(亚域ⅡA)疏水腔中。
- 王晓霞马力通聂智华王正德崔金龙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圆二色谱
- 分子对接模拟法与多光谱法研究盐酸金霉素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等方法研究了CTC(金霉素)和PEP(胃蛋白霉)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荧光强度测定,确定了CTC与PEP相互作用及相关的猝灭机制。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出CTC与PEP的结合常数KA(298, 303和308 K)为4.345×10^7, 2.836×10^7和1.734×10^7 L·mol^-1以及结合位点数n为1.618, 1.587和1.555。n值接近于1,这意味着在PEP与CTC之间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基于热力学分析,计算得298 K的热力学参数:ΔH(-70.13 kJ·mol^-1),ΔG(-43.57 kJ·mol^-1)和ΔS(-89.00 J·(mol·K)^-1)。由ΔH<0和ΔS<0可知范德华力和氢键是CTC和PEP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由ΔG<0可知该反应自发进行。根据Fö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结合距离r=3.240 nm,证明CTC与PEP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 CTC与PEP的结合位置在PEP的活性中心凹槽内, CTC与PEP的氨基酸残基VAL30, SER35, TYR189, THR74, THR77, GLY78和LEU112之间存在范德华力;CTC和GLU13, GLY217, ASP32, ASP215和GLY76等残基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力;CTC还与PEP的氨基酸残基TYR75存在疏水作用力。各种作用力使CTC和PEP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可知CTC使PEP中的色氨酸(Trp)氨基酸残基周围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导致PEP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圆二色谱图则表明CTC改变了PEP的部分二级结构, PEP中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从11.6%增加到21.0%,β-折叠结构的含量从47.3%降至28.2%,β-转角(β-Turn)结构的含量从19.6%增加到24.2%,无规则结构(Random coil)的含量从27.6%增加到34.2%,表明CTC对PEP发生了相互作用,改变了PEP周围的微环境,导致PEP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CTC与PEP的结合机理,为CTC的合理使用提供了�
- 王晓霞于洋洋马力通聂智华王正德崔金龙赛华征赵文渊
- 关键词:胃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