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艳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源解析
  • 3篇双氯芬酸
  • 3篇水体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2篇有机改性
  • 2篇示踪
  • 2篇同位素
  • 2篇零价铁
  • 2篇纳米
  • 2篇纳米零价铁
  • 2篇活性剂
  • 2篇改性
  • 2篇改性蒙脱石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2篇长三角
  • 2篇沉积物
  • 1篇氮污染

机构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水北调中线...

作者

  • 14篇段艳平
  • 2篇高峻
  • 2篇代朝猛
  • 2篇蒲雅丽
  • 2篇曹双双
  • 1篇孙婷婷
  • 1篇刘曙光
  • 1篇万耀强

传媒

  • 5篇环境化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精准鉴别重金属污染来源是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污染来源交错复杂的环境中,传统以多元统计分析重金属污染种类、浓度、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无法正确评估其污染来源与迁移途径。采用稳定同位素源解析的分析手段是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文章系统介绍Cu同位素源解析的示踪原理与方法,进一步阐述其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并在单一同位素无法判别污染来源的情况下,补充论述Cu同位素与其他非传统稳定同位素联用的源解析应用实例,最终提出现今同位素源解析的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对当前环境领域内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刘靳涂耀仁段艳平段艳平
关键词:重金属源解析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土壤中PAHs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0年
从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限制因素入手,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BS)强化生物降解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代表性成果,解释BS对生物降解过程强化作用机理,包括增溶作用、增加细胞吸附PAHs、促进微生物摄取PAHs等;讨论了BS的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和吸附性对降解过程的抑制效果。分析出强化效果受多污染物相互作用、环境因子、BS体系、土壤构成等因素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科学研究大多只在实验室规模上进行,应用到场地修复之前仍需要许多改进。场地修复时使用合理复配体系可提高去除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代朝猛朱晏立段艳平李彦涂耀仁万耀强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生物表面活性剂
重金属在黄浦江流域的污染现状与来源解析被引量:16
2019年
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流域沉积物中几种典型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剖析。同时,通过分析黄浦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各河段污染的情况,厘清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联,对当前环境领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沉积物中Pb,Zn,Cu,Cr,Cd,Sb的含量较高,均呈现从上游到下游污染加重的趋势;重金属总量的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黄浦江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Pb,Zn和Cu;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黄浦江沉积物中Mn,Co和Sr多为自然来源,Cu,Pb,Zn,Cd,Bi,As和Sb受人为活动影响较重,可认定为工业、农业及交通复合污染。
刘靳涂耀仁蒲雅丽段艳平段艳平唐钰张浩罗鹏程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源解析
铁氧磁体纳米颗粒去除水体中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采用5种商用铁氧磁体纳米颗粒ZnFe_2O_4、NiFe_2O_4、CoFe_2O_4、MnFe_2O_4、CuFe_2O_4去除水体中的新型污染物双氯芬酸(DFC).研究结果表明,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DFC.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水体中共存阴离子、天然有机质等因素对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2—10)对此2种纳米颗粒去除水体中DFC的效果几乎无影响,而水体中共存阴离子(10mmol·L^(-1))和天然有机质(2—20mg·L^(-1))则使DFC的去除效果均有所降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很好地描述Ni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水体中DFC的吸附过程则由准二级动力学描述更优.等温吸附研究表明,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够描述NiFe_2O_4和MnFe_2O_4纳米颗粒对DFC的吸附过程,且随着DFC平衡浓度的增加,2种铁氧磁体对DFC的饱和吸附量均随之增加.
曹双双段艳平涂耀仁蒲雅丽
关键词:双氯芬酸
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协同联动体制机制构建被引量:8
2021年
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长三角地区流域污染的严峻情势,衍生而来的跨界水污染治理问题更凸显出流域管理与政府行政区域管理体制间的矛盾。因此,构建长三角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协同联动体制乃刻不容缓之事。近年来,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日趋成形,受到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介绍长三角城市群跨界水污染治理协同联动的现状和成效,借鉴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典案例,立足目前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和不足,从环境科学和公共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一套针对该地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合作机制构建和管控指标的分级体系,并对未来长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的深入融合发展提出展望,强化跨界水污染治理成效,增强区域整体协作的深度与广度。
刘靳涂耀仁段艳平段艳平唐钰张浩
关键词:长三角
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快速去除水中双氯芬酸的研究
双氯芬酸(DFC)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兴污染物,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经口服后约65%以羟基代谢物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且进入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和转化,导致其在污水处理厂中难以完全去除,致使其随污水厂出...
智伟迪涂耀仁段艳平唐钰刘靳张浩
关键词:改性蒙脱石表面活性剂纳米零价铁双氯芬酸
重金属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在土壤/沉积物中吸附的影响机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2021年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简称(PPCPs)是一类具有潜在累积效果的环境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水体与土壤环境中.在土壤/沉积物中,PPCPs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其中吸附是PPCPs在土壤/沉积物中极为关键的环境行为,将影响PPCP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重金属作为一类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它们的存在会影响PPCPs在土壤/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对土壤/沉积物吸附PPCPs的吸附效果造成不同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重金属存在时,PPCPs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附机理,综合探讨了PPCPs官能团组成、重金属离子类型、pH、离子强度和有机质等因素对PPCPs吸附的影响,并针对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唐钰段艳平段艳平智伟迪刘靳张浩张智博罗鹏程林彤
关键词:重金属
城市水体氮污染类型及同位素溯源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城市中各类含氮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产生了各种危害,明确氮污染的来源及循环规律可为环境治理提供一系列的专业依据.文章阐述了氮污染的机理、产生的危害、城市水体氮污染现状及污染类型,综述了城市水体氮污染溯源研究的最新进展.地表水主要受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污染影响,大部分水体仅满足Ⅳ~Ⅴ类水质标准,人为活动是城市水体氮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此外,更进一步对水体氮污染来源示踪技术(水化学分析法、同位素示踪法、微生物源追踪技术(MST)及同位素源解析模型等)和端元物质中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特征值进行汇总,为氮污染溯源和明确氮污染迁移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综述对城市水体的氮污染溯源及氮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孙婷婷涂耀仁罗鹏程高佳欣刘生辉寇佳怡顾心彤段艳平
关键词:城市水体氮污染同位素示踪同位素分馏
2008-2022年上海大莲湖湿地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水质评价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大莲湖湿地区域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本文系统汇整了20082022年大莲湖湿地的水质数据,于20212022年丰水期和枯水期针对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也于2021年平水期进行各指标的24 h昼夜监测分析。年际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2年期间大莲湖湖区总氮(TN)浓度基本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Ⅴ类水质标准,在2009年枯水期达到最大值(2.97 mg/L);湖区氨氮浓度近年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总磷浓度在2021年的丰水期达到最大值0.79 mg/L,超过Ⅴ类水标准限值0.4 mg/L。湖区水质较生态修复之前有所好转,但营养盐浓度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整体趋势与淀山湖的营养盐浓度基本一致,说明上游淀山湖入湖来水可能是造成大莲湖营养盐增高的原因之一。季节性研究结果显示,水体各类指标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枯水期略劣于丰水期。不排除入湖河流带来的污染对大莲湖湿地区域产生影响,丰枯水期鱼塘和荷花塘水体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超标现象突出,尤其是鱼塘点位TN浓度是Ⅴ类水标准限值2.0 mg/L的2~4倍。24 h昼夜监测结果发现,大部分采样点在14:30时,酸碱值、水温、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1、33.3℃、35.6 mg/L和90 mg/L;营养盐则因来源多元且复杂,昼夜变化不明显。水质指数法计算结果显示,大部分采样点水质为中等水平;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除丰水期湖泊湿地的B1点为中营养等级外,其余采样点均达到富营养等级;同源性解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和有机质是大莲湖湿地污染物的主要组成,稻田和养殖塘的废水排放、鱼塘饲料和茭白田肥料的施用、游客及当地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主要的外源污染,动植物死亡后尸体的腐烂积累以及水体沉积物本底有机质的释放是主要的内源污染。本研究�
孙婷婷涂耀仁罗鹏程刘生辉高佳欣顾心彤寇佳怡段艳平高峻
关键词:湿地营养盐水质评价
长三角PM_(2.5)时空格局演变与特征——基于2013-2016年实时监测数据被引量:30
2018年
长三角是中国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基于地统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使用实时监测数据,探讨该区域41个地级以上城市PM_(2.5)在2013-2016年的时空格局演变与污染特征。结果显示:(1)PM_(2.5)表现出不同的年度、月度以及逐日特征。年均值逐年下降,月均值则体现出鲜明季节性,呈现冬高、夏低的"U型"特征,日均值有"脉冲型"波动特点。(2)2013-2016年,长三角PM_(2.5)污染情况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超过三分之二的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污染格局。(3)PM_(2.5)高值区从以合肥、扬州为中心向江苏、安徽北部边界地区转移,低值区逐步扩展形成东至舟山、西至黄山、北至上海、南至温州的低值集聚带。(4)趋势分析来看,PM_(2.5)年均值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均逐步减小,但东西向差异略大于南北向。同时,两个方向中部隆起现象得到改善,城市投影点趋于线性拟合。
宓科娜庄汝龙梁龙武段艳平高峻
关键词:PM2.5联防联控长三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