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勇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果蔗拔地拉脱毒组培苗密度试验
- 2017年
- 选用果蔗拔地拉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探讨不同密度对其分蘖苗数、成茎率、株高、茎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总芽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5万~2.7万株/hm^2范围内,不影响拔地拉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的株高、茎径;组培苗分蘖苗数以种植1.8万株/hm^2最多,为9.69条/株;每株组培苗的成茎数、成茎率以及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芽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此,果蔗拔地拉脱毒组培杯苗以种植2.1万株/hm^2为宜,单位面积可获得最优的总芽数。
- 莫皓蓝刘许辉孙玉勇李家文钟坤何雪丹蒋明健蒋雄英赵晓美
- 关键词:脱毒组培苗种植密度
- 桂糖44号、桂糖55号和桂柳05136在广西恭城县的引种表现
- 2024年
- 在广西桂林市恭城县开展甘蔗新品种引种试验,为广西恭城县推广种植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ROC22为对照(CK),对桂糖44号、桂糖55号和桂柳05136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引种试验,观察测定其农艺性状(出苗率、发蔸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工艺性状(蔗糖分和含糖量)及抗逆性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糖44号的新植蔗出苗率为66.14%,宿根蔗发蔸率为216.04%,平均分蘖率为142.39%,平均株高为284 cm,平均茎径为2.41 cm,平均有效茎数为92481条/hm^(2),平均蔗茎产量为101.36 t/hm^(2),平均蔗糖分为15.34%,平均含糖量为15.53 t/hm^(2),高抗黑穗病和抗倒伏;桂糖55号的新植蔗出苗率为58.28%,宿根蔗发蔸率为173.95%,平均分蘖率为140.67%,平均株高为319 cm,平均茎径为2.78 cm,平均有效茎数为59348条/hm^(2),平均蔗茎产量为99.53 t/hm^(2),平均蔗糖分为14.35%,平均含糖量为14.06 t/hm^(2),中抗倒伏;桂柳05136虽具有茎径较粗和蔗糖分高优点,但其他性状未明显优于CK。因此,桂糖44号和桂糖55号具有宿根性好、抗逆性强及高产高糖等优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柳05136无突出的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不建议在广西恭城县示范推广。
- 梁影秦晓燕李家文孙玉勇张丹何雪丹刘涛钟坤
- 关键词:甘蔗新品种引种试验农艺性状工艺性状
- 大豆品种(系)在桂北地区适应性鉴定的产量与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组织实施大豆品种(系)在桂北地区适应性观察和鉴定性试验,为大豆数量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应用灰色关联度对多点鉴定试验的30个大豆品种(系)的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序为有效分枝(0.780 1)、百粒重(0.777 1)、主茎节数(0.768 1)、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同(0.767 3)、每荚粒数(0.766 4)、底荚高度(0.764 1)、株高(0.757 6)、虫蚀率(0.740 4)、生育期(0.731 7)、褐斑率(0.728 3)、紫斑率(0.722 7)。由此表明,在桂北生态区进行大豆品种(系)选择和推广时应优先考虑有效分枝、百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
- 刘许辉孙玉勇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
- 关键词:大豆品种(系)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 桂北沃柑幼树栽培技术被引量:6
- 2017年
- 结合多年种植研究的技术和经验,文章从园地选择、定植方法、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桂北沃柑幼树栽培技术。
- 周桂妵周艳霞孙玉勇杨海娟秦忠明蒋振华张丹
- 关键词:幼树栽培技术
- 不同栽培技术对铁棍山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铁棍山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及搭架与无架栽培对铁棍山药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种植密度为150 075株/hm^2,铁棍山药产量最高,为16 152.60 kg/hm^2,商品率为69.96%。施用750 kg/hm^2复合肥,单重、长度、直径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1 500 kg/hm^2复合肥,产量最高,为8 405.40 kg/hm^2,但与施用750 kg/hm^2复合肥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搭架栽培比不搭架栽培产量增加27.42%,但增收不显著。[结论]铁棍山药在桂林地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 赵晓美周思菊孙玉勇雷裕华叶小荣黄春红莫毅君
- 关键词:种植密度肥料浓度搭架
- 桂林地区铁棍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7年
- 总结了桂林地区铁棍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种苗处理、适时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铁棍山药在桂林地区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 赵晓美周思菊孙玉勇叶小荣黄春红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 桂林地区淮山线虫病病情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解桂林地区淮山线虫病的病害种类、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给当地淮山线虫病防治提供预测预警,2014~2015年,笔者对桂林地区的平乐县、阳朔县和雁山区的淮山种植区进行了棋盘式取样调查,调查田块数234块,调查面积36.73 hm2,调查淮山植株23400株,结果显示淮山根腐线虫病发病率44.23%,根结线虫病发病率0.43%,早熟淮山病情指数34.8~44.2,晚熟淮山病情指数36.3~49.9,得出桂林地区淮山以根腐线虫病为主,根结线虫病仅零星发病,建议合理轮作,加大根腐线虫病防治力度。
- 莫毅君钟坤张丹袁辉李家文孙玉勇陈伟
- 关键词:线虫病
- 桂林地区宿根蔗冬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提高桂林地区宿根蔗冬套种马铃薯经济效益,促进桂林地区甘蔗和马铃薯产业发展,从品种选择、整地方式、种薯处理、播期、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桂林地区宿根蔗冬套种马铃薯栽培模式,以期对桂林地区宿根蔗冬套种马铃薯推广具有指导作用。
- 钟坤李家文孙玉勇何雪丹蒋明健陈伟蒋晓丹
- 关键词:宿根蔗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 九个甘蔗新品种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观察和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在桂林地区的适应性表现,该研究以ROC22为对照,采用大区互比法,对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9个甘蔗品种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的区域试验,观察记录出苗率、分蘖率、株高、产量和糖分等14个性状表现,并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糖29号、桂糖31号、云蔗03-194、粤糖60号、福农38号和粤糖55号的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ROC22,其中桂糖29号宿根性好、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较高,但病虫害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田间栽培需加强病虫害防控;桂糖31号有效茎多、蔗糖分高,建议加强肥水管理,提高产量;云蔗03-194出苗率较高,出苗整齐,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好,但枯心苗和黑穗病发病程度较其他品种严重,建议加强苗期病虫管理,保障成茎率;粤糖60号蔗糖产量较高、抗倒伏能力强,但新植出苗率较低,建议加大下种量;福农38号蔗糖分较高、抗病性较好,是优异的抗病材料;粤糖55号宿根性较好。上述筛选出的6个甘蔗品种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高产高糖,适宜在桂林地区进行扩大种植,用于指导当地的甘蔗示范推广。
- 钟坤张丹刘许辉莫皓蓝何雪丹李家文蒋明健陈伟孙玉勇
- 关键词:甘蔗
- 秸秆覆盖与氮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与氮肥配施条件下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和秸秆,CK)、单施氮肥(A)、秸秆覆盖+氮肥(B)、秸秆覆盖(C)。收获后产量分别为:A处理2547.0 kg/hm^2,B处理2803.5 kg/hm^2,C处理2191.5 kg/hm^2,CK处理1893.0 kg/hm^2,经方差分析,处理B与A、C、CK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秸秆覆盖配合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
- 刘许辉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孙玉勇
- 关键词:大豆栽培施肥秸秆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