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彭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癫痫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蛋白-1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11篇榆林市第一医...
  • 2篇陕西省肿瘤医...
  • 2篇西北妇女儿童...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11篇陈彭
  • 6篇朱江
  • 2篇赵斌
  • 2篇刘瑞
  • 2篇黄永锋
  • 2篇封婷
  • 2篇张宏
  • 1篇柴玉梅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稳定斑块32例,不稳定斑块46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sCD40L及Lp-PLA2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分析sCD40L、Lp-PLA2及二者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sCD40L、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颈动脉斑块与不稳定颈动脉斑块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管腔狭窄程度、sCD40L、Lp-PLA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及Lp-PLA2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监测血清sCD40L、Lp-PLA2水平对其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有较大预测价值,二者可作为评估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
薛亚妮刘瑞陈彭张伟靖
关键词:磷脂酶A2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失眠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SE)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PSE患者113例,根据是否出现失眠分为失眠组(48例)和睡眠正常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近1个月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E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NIHS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及服药数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卒中部位、发作类型、服药数量是PSE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卒中部位、发作类型以及服药数量是导致PSE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
王小翻朱江冯丙东黄雅萍陈彭王迎
关键词:失眠癫痫脑卒中焦虑抑郁
陕西省2019-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9—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筛查情况。方法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城市地区5类高发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上消化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开展高危人群筛查。选择陕西省3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地级市(西安市、宝鸡市、商洛市),各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4个社区,面向年龄45~74岁一般人群,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下进行相关恶性肿瘤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问卷评估出的高风险人群再进行免费内镜、超声、CT等临床筛查。分析以上5种恶性肿瘤的高风险率、筛查依从率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共19632人有效完成调查,男性参与筛查的比例(40.0%)低于女性(60.0%)。共评估出高危人群10102人,初筛高风险率51.5%,5类癌种的高风险率分别为乳腺癌24.1%、肺癌28.6%、上消化道癌9.1%、肝癌4.0%、结直肠癌20.0%。初筛被评估为高危人群的14960人次中,共5129人次接受临床筛查,筛查依从率为34.3%。5类癌种接受临床筛查的人次和筛查依从率分别为乳腺癌1192人次(41.9%)、肺癌2081人次(37.1%)、上消化道癌574人次(32.0%)、肝癌404人次(51.3%)、结直肠癌878人次(22.3%),阳性检出人次和检出率分别为乳腺179人次(15.0%)、肺289人次(13.9%)、上消化道9人次(1.6%)、肝14人次(3.5%)、结直肠67人次(7.6%)。结论陕西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有利于发现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提高患者早诊早治率,但群众参与率不高,需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案。
陈勇宋本华李刚陈彭黄山平廖子君徐瑞李彦蓉
关键词:恶性肿瘤
急性脑梗死病人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miR-223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miR-223的表达水平;利用全血电阻法将病例组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分析两组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司匹林抵抗组较阿司匹林敏感组外周血中miR-22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iR-223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以及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陈彭黄永锋赵斌张宏薛亚妮朱江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探究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转归的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溶栓后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07—2023-07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91例M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采用Lasso进行数据降维、变量筛选,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IS溶栓后转归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基于列线图模型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MIS患者发病3个月后转归不良发生率为32.08%。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大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肠道菌群失调、糖尿病均是MIS溶栓后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MIS溶栓后转归不良的AUC为0.87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79.00%。基于列线图模型个体预测得分将187例患者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发病3个月后转归不良率分别为14.04%、22.86%、60.00%。结论MIS患者溶栓后转归的危险因素涉及肠道菌群失调、糖尿病、CX3CR1、CX3CL1等,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张宏乔子梅陈彭朱江柴玉梅李扬
关键词:溶栓转归
小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深部脑出血的风险因素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SAO)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IS)与深部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SAO型IS患者86例和深部脑出血患者55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O型IS与深部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SAO型IS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深部脑出血组(P<0.05);2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心脏病史的比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SAO型IS患者与深部脑出血患者血糖(GLU)、血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α脂蛋白(LPα)、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脑出血,年龄>65岁、肥胖、糖尿病史、高HDL-C、GLU、SUA、LPα水平为与SAO型IS相关的因素,相对于SAO型IS,高血压病史、高CRP、HCY水平为与深部脑出血相关的因素。结论小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深部脑出血的风险因素不同,年龄>65岁、肥胖、糖尿病史及高HDL-C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而高血压病史、高炎症水平与深部脑出血相关。
陈彭薛亚妮高巧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深部脑出血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5
2021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量(Q min)、最小血流速度(V min)、脑血管阻力(R)、脉搏波波速(WV)、脑血管动态阻力(DR)]、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神经标志物[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V min、Q min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ILIP-1、NSE、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BDNF、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循环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神经营养,且安全性高。
薛亚妮刘瑞陈彭张伟靖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注射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功能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1年后)临床疗效,探讨激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方法:选择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筛选,评分小于15分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对年龄、性别、昏迷情况、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随诊至少1年,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而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均能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甲泼尼龙较地塞米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朱江黄永锋赵斌封婷陈彭
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的共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的共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妇产科门诊的80例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抑郁量表(NDDI-E)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首先对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共患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中有32例(40%)合并抑郁,31例(39%)合并焦虑,42例(52%)合并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及睡眠障碍是导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作频率、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种类及睡眠障碍是导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及焦虑是导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需对这一类特殊人群的共患病做到早识别及早干预,适时调整ASM类型。
薛亚妮陈彭朱江
关键词:妊娠期癫痫共患病睡眠障碍
伴有2型糖尿病的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与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伴有2型糖尿病的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与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9年11月伴有2型糖尿病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住院病人40例为伴有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期不伴有2型糖尿病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住院病人40例为不伴有2型糖尿病组,两组均进行眼底照相和神经影像检查,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血压、血脂、血糖、眼底病变情况,将伴有2型糖尿病组住院病人眼底病变分期,并与腔隙性梗死的病灶数目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2型糖尿病组平均血糖6.68 mmol/L,不伴有2型糖尿病组平均血糖5.28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2型糖尿病组眼底视网膜病变有28例(70.0%),不伴2型糖尿病组的眼底视网膜病变有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2型糖尿病组视网膜病变Ⅰ期病人20例(71.4%),不伴有2型糖尿病组Ⅰ期病人8例(80.0%)。眼底视网膜病变与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病变相比具有一致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可以反映颅内血管病变程度,可以作为伴有2型糖尿病腔隙性梗死脑小血管病变化的临床观察窗口。
朱江陈彭封婷王迎薛亚妮
关键词:2型糖尿病腔隙性梗死眼底视网膜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