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OGT糖基化修饰AMPK及其对AMPK激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OGT(O-GlcNActransferase: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是否糖基化修饰AMPK(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及该修饰对AMPK激酶活性的影响... 杜宇关键词:OGT AMPK 椎弓根螺钉对于邻近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椎弓根螺钉是常用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但置钉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小关节,导致小关节退变或融合,影响脊柱的功能和邻近节段的稳定性。减少术中对小关节的破坏对于减少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具有重要意义。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致小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置钉方式的不同,置钉点选取差异以及椎旁软组织干扰等。此外,术中小关节损伤的发生率还受到置钉节段和解剖变异等风险因素的影响。传统的X线引导下置入螺钉容易对小关节造成损伤,而经皮椎弓根置入螺钉、开放式椎弓根置入螺钉,甚至机器人辅助下置入螺钉都能更好地保护小关节。本文分析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对邻近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关节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 许一凡 杜宇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关节突关节 邻近节段退变 分光光度法估算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中出血量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分光光度法评估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出血量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3月-10月,采用PEL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2例,分别使用分光光度法、血红蛋白计算法、目测法估算术中出血量。分光光度法将所测冲洗液的光密度(OD)值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标准曲线的OD值相比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出血量;血红蛋白计算法以术后全血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为依据判断出血量;目测法根据术者个人经验判断出血量。结果分光光度法、血红蛋白计算法和目测法估算的PELD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85±27.48)mL、(216.00±155.91)mL和(32.17±20.11)mL,分光光度法估算的出血量低于血红蛋白计算法,但高于目测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PELD利用水作为介质,术中出血被冲洗液大量稀释,难以准确判断术中出血量。分光光度法受标本影响小,可客观地定量检测出血量,为此类手术的术中出血量的判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夏宇 晏铮剑 高翔 王可然 杜宇 唐锴鹰 张汛 陈亮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32例胸椎O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01.04±29.36) min,术中出血量(24±12.41) ml,住院时间(11.8±5.18)天,VAS评分由术前(7.89±1.07)分降至术后1天(3.81±0.57)分,12个月随访的(1.51±0.57)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明显;JOA评分由术前(12.63±1.31)分升至术后1天(17.81±1.18)分,12个月随访的(25.63±1.31)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79.85±6.32)%;病程≤12个月患者JOA改善率与病程>12个月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12的患者JOA改善率显著高于JOA评分>1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2例恢复情况:优2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OLF患者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王可然 廖从刚 高翔 夏宇 张汛 晏铮剑 唐锴鹰 杜宇 陈亮关键词:脊柱疾病 胸椎 黄韧带 经双侧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及2年随访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前瞻性地纳入15例Kümmell病病人,其中,女12例,男3例,年龄为(69.0±7.6)岁(55~82岁),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锚定PVP手术治疗。收集病人术前、术后1 d、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结合术前术后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恢复及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 d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病人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未伴发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术后症状好转,影像学表现正常。结论双侧椎弓根锚定PVP治疗Kümmell病能够稳定伤椎并提升椎体高度,病人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改善并可早期进行活动,2年随访结果满意,是治疗Kümmell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唐寅生 陈亮 贺良杰 杜宇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内镜下椎体内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体内病灶清除并持续灌洗引流在腰椎结核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穿刺取病理组织活检或培养确诊为腰椎结核,口服抗结核药物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后,入院经脊柱内镜下椎体内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的31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大血管、脊髓及神经损伤来评估患者术中情况;通过手术前后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局部结核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8~84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inclination,S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估患者术后脊柱结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大血管、脊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ESR术后3个月(11.58±2.79) mm/h,6个月(11.77±4.22) mm/h,12个月(9.97±3.38) mm/h,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和术前1天(45.94±8.02) m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术后3个月(4.69±0.85) mg/L,6个月(4.50±0.42) mg/L,12个月(4.37±0.18) mg/L,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1天(44.72±5.8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6.42±1.31)分,降至术后3个月(2.26±1.32)分,术后6个月(1.87±0.92)分,术后12个月(1.74±0.97)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者LL (42.61±2.81)°,SI (38.16±2.62)°,JOA评分(26.10±1.54)分,与术前LL (33.58±1.79)°,SI(30.81±1.87)°,JOA评分(15.26±1.93)分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影像学腰椎X线片提示病变椎体未见明显塌陷及椎间隙变窄,CT及MRI提示椎体病灶愈合。结论脊柱内镜下椎体病灶清除并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 张汛 王可然 高翔 夏宇 杜宇 陈亮关键词:结核 脊柱 腰椎 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87侧)参加该研究,分为曲安奈德封闭组(40例患者,43侧)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组(40例患者,44侧);分别进行曲安奈德封闭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曲安奈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显升高;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复方倍他米松封治疗疗效优于曲安奈德。 秦晋 杜宇 梁凯路关键词:曲安奈德 复方倍他米松 肱骨外上髁炎 基于CiteSpace对混合式教学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如何将其融入中医学专业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以中医学专业混合式教学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学专业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主要聚焦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课程,且多数学者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授课持积极态度。研究旨在揭示中医学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基本特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中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常瑞琪 杜宇 王汀 柏力萄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中医学专业 可视化分析 内镜下手术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M-LDH)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微创脊柱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脊柱内镜下的腰椎髓核切除术成为众多外科医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对于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路径如经椎板间入路,经椎间孔入路时,难以彻底移除游离的髓核组织,可能导致减压不完全。并且存在诸如神经根损伤、关节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对同侧小关节损伤较小,但长距离操作损伤神经风险较大。经椎板打孔入路能降低神经损伤风险,却难度较高。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内镜下手术治疗HM-LDH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许一凡 杜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入路全内镜下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经椎板入路全内镜下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30例采用经椎板入路全内镜下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上肢VAS评分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200(84.5±36.5)min,术中出血量5~50(20.5±11.8)mL。术中及术后均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为9~23(14.3±4.0)个月。NDI评分由术前(61.3±13.2)分降低至术后(26.6±7.4)分(P<0.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9.8±3.5)分(P<0.01)。术前颈部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5.2±0.7)分和(6.5±1.1)分,术后分别降低至(3.1±0.7)分和(2.8±0.7)分(P<0.01),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0.6±0.8)分和(0.5±0.6)分(P<0.01)。结论经椎板入路全内镜下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可在保留关节突关节的同时完成神经根直接减压,缓解患者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李申 曹珑耀 赵郭盛 程思 杜宇 冯志松 向明玉 先林燕 邓忠良 晏铮剑关键词:椎间盘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