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天府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慢性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细胞
  • 4篇病毒
  • 3篇细胞癌
  • 3篇纤维化
  • 2篇血清
  • 2篇人工肝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纤维化
  • 2篇肝炎患者
  • 2篇肝组织
  • 2篇肝组织学
  • 1篇胆管

机构

  • 15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5篇张岭漪
  • 15篇刘天府
  • 7篇孔银
  • 7篇刘元元
  • 6篇王亮
  • 5篇李娟
  • 4篇李光明
  • 2篇丁洁
  • 2篇李永芳
  • 2篇李彤
  • 1篇何晶晶
  • 1篇兰琳
  • 1篇赵睿
  • 1篇王娟霞
  • 1篇张亚萍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人群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一项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发生持续或间歇性低病毒血症(LLV)可能的相关人群特征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对接受NAs治疗≥(48±2)周的门诊CH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48±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进行研究分组:LLV组(20 IU/ml
李彤孔银刘元元刘天府麻爱娣李龙泉裴志燕张岭漪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
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的慢性丙型肝炎(CHC)在全球发病率较高。不同的HCV检测方法之间存在分析报告的敏感度、特异度的差异,尤其是HCV RNA定量检测。该文就HCV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现状作一综述,以帮助临床医师选取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提高HCV RN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刘天府张岭漪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HCVHCVRNAHCV核心抗原HCV基因型
不明原因的慢性血生化异常患者病因诊断及其肝组织学表现:一项单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的慢性血生化异常(NCALBT)患者病因诊断及其肝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48例NCAL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采用改良Scheuer评分评估。常规检测血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结果在248例NCALBT患者中,诊断药物性肝损伤(DILI)89例(35.9%),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67例(27.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39例(15.7%),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30例(12.1%),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20例(8.1%)和其他肝病3例(1.2%);DILI和AILD患者血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5);本组168例(67.8%)NCALBT患者肝组织处于G_(2-4)/S_(2-4)状态,即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损伤,DILI(61.8%)、AILD(95.5%)、NAFLD(56.4%)、INCPH(65.0%)和其他肝病(100.0%)均以G_(2-4)/S_(2-4)为主,而IMLD患者肝组织G_(2-4)/S_(2-4)只占36.7%。结论NACLBT患者病因以常见病为主,综合血清和组织学检查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梁文霞孔银丁洁刘天府刘元元麻爱娣裴志燕李龙泉张岭漪
关键词:病因组织学表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差。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ICC是最常见的ICC亚型,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HBV相关IC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型,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显著的生存获益。文章就HBV相关ICC发生的主要机制、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天府李光明张岭漪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
基于游离DNA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高危人群风险筛查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究基于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检测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低风险组的相关人群特征,分析并构建预测HCC发生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来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CC高危、极高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cfDNA检测的HIFI值分为:HCC高风险组(HIFI值≥1)和HCC低风险组(HIFI值<1);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至2023年12月,依照随访中是否临床诊断HCC分为:HCC组与非HCC组。分别回溯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并进一步行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40例CHB患者,其中高风险组60例、低风险组80例;随访中HCC组24例,非HCC组116例。高低风险组在经过1∶1倾向性匹配去除混杂因素后,两组人群在随访发生HCC的人数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对研究人群的随访结果(经1∶4倾向性匹配)中,与非HCC组患者数据相比,HCC组患者呈现甲胎蛋白(AFP)偏高(P<0.001),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偏高(P<0.001)以及存在拷贝数变异(CNV)的人数占比偏高(P=0.018)的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常凝血酶原、存在拷贝数变异为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多因素HCC预测模型B[AUC 0.831 (95%CI:0.734~0.928)]与AFP联合PIVKA-Ⅱ预测模型[AUC 0.818(95%CI:0.718-0.912)]对HCC发生均有较好预测价值。结论 预测HCC的发生应结合多因素考虑,高PIVKA-Ⅱ水平、存在拷贝数变异,同时合并高甲胎蛋白水平的CHB患者存在发生HCC的较高潜在风险,应予以临床的密切随访。
戚德涛李娟刘天府孔银刘元元麻爱娣裴志燕张岭漪
关键词:游离DNA肝细胞癌异常凝血酶原拷贝数变异
1例UGT1A1+SPTB复合杂合突变并重症胆汁淤积症患者人工肝治疗的报告
背景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胆汁淤积症日异被临床关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仍有待临床数据的充实。病例介绍:我科于2020年6月收治1例UGT1A1并SPTB复合杂合突变的胆汁淤积症患者。患者系41岁...
王亮刘天府何晶晶张岭漪
关键词:胆汁淤积症人工肝治疗
青藤碱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和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和凋亡及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体外实验:使用梯度浓度(0、0.4、0.8、1.6、3.2、6.4mM)的青藤碱溶液处理LX2细胞...
解建中赵睿王娟霞王亮孔银李娟兰琳刘天府李光明张岭漪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影响的再关注
2023年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是全球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但目前尚缺乏批准的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纤维化患者的主要病因,病因治疗在逆转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的核心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研究发现,除了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的应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纤维化。本文总结了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对干扰素影响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及其联合其他药物在逆转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进行综述。
张春霞刘天府张岭漪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慢性肝纤维化
1例多肌炎伴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置管VTE形成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背景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重度胆汁淤积症的应用日臻成熟。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顺利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首要工作和基础保证,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治疗策略日益被临床关注。病例介绍我科于2021年1月收治...
刘天府王亮丁洁张岭漪李光明
关键词:重症肝炎患者多肌炎人工肝VTE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依然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过去数十年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CHB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患者发病更急,发展为肝硬化的速度更快,因此对HBeAg阴性CHB患者需给予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与单药治疗相比,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对HBsAg的清除率更高,可逆转肝纤维化,更有利于HBeAg阴性患者的预后。本文就HBeAg阴性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彤孔银刘天府张岭漪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抗病毒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