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卿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施用
  • 1篇稻田
  • 1篇修饰
  • 1篇乳液
  • 1篇乳液聚合
  • 1篇施肥
  • 1篇施用
  • 1篇推荐施肥
  • 1篇片段
  • 1篇气体排放
  • 1篇肽片段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纳米粒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壳聚糖
  • 1篇壳聚糖纳米粒
  • 1篇还田

机构

  • 2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卿
  • 1篇曹强
  • 1篇田永超
  • 1篇曹卫星
  • 1篇朱艳
  • 1篇刘艳
  • 1篇刘艳
  • 1篇刘小军
  • 1篇刘小军
  • 1篇郭天瑛
  • 1篇张燕妮
  • 1篇曹强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元素的两大主要补给途径,其在调控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水稻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秸秆还田或氮肥施用单因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而双因素互作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同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氮肥施用鲜有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3个氮肥处理(0、180、360 kg N/hm^(2))和3个秸秆还田处理(0、2.25、3.75 t/hm^(2))进行多年水稻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_(4)季节累积排放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N_(2)O季节累积排放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秸秆还田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对于产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两年均在秸秆不还田+不施氮处理(S0N0)出现最低产量,2021与2022年最低产量分别为5740.64和4903.75 kg/hm^(2)。2021与2022年最高产量分别在秸秆不还田+高氮(S0N_(2))和高量秸秆还田+高氮(S2N_(2))出现,分别为10938.48和10384.83 kg/hm^(2)。同时,本研究发现在低量秸秆还田条件下,在碳足迹(CF, Carbon Footprint)方面,施氮量为251 kg N/hm^(2)时碳足迹达到最低点,为1.01 kg C/kg;而在生态经济净收益(NEEB,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s)方面,施氮量为294 kg N/hm^(2)时生态经济净收益达到最高点,为11778.15元/hm^(2)。为协同生态经济净收益与碳排放,在低量秸秆还田(S1)下,配合251—294 kg N/hm^(2)的施氮量为最优施肥方案。研究结果为指导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稻田碳中和以及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与低碳生产科学依据。
吴健成刘卿刘卿陆汝华刘艳刘艳刘艳朱艳曹强曹强
关键词:温室气体秸秆还田氮肥推荐施肥
肽片段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合成
<正>本工作首先利用反相乳液聚合合成了壳聚糖纳米粒子,然后利用肽片段对壳聚糖粒子进行了修饰,制得了多肽修饰的敏感性材料。作为载体材料可望用于控制具有高活性的蛋白质类药物在体内
张燕妮刘卿郭天瑛
关键词:改性壳聚糖反相乳液聚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