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
-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V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60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补脾培元益智"针刺,穴取百会、四神聪、中脘、外陵、下脘、气海、关元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画钟试验(CDT)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9.8%(53/59),优于西药组的76.3%(45/59,P<0.01)。两组治疗后MMSE各子项评分及总分、ADAS-Cog评分、CD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治疗后双侧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且快于西药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CA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灌注有关。
- 韩慧李鑫姜海娜许可王颖
-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针刺疗法
- 补脾培元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补脾培元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补脾培元益智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21天。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中医证候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培元益智针法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优于传统针刺方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李鑫张智龙许可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 脑安滴丸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脑安滴丸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和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8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VD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脑安滴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持续治疗12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和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迟钝”和“头晕耳鸣”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安滴丸能有效缓解老年V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表达,改善认知功能和增益临床疗效。
- 许可李鑫李景丽张菁华刘胜贤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老年中西医结合疗法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