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档案
  • 3篇摩崖
  • 2篇燕文化
  • 2篇展览
  • 2篇书法
  • 2篇《石门铭》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 1篇档案馆馆藏
  • 1篇档案信息
  • 1篇档案信息传播
  • 1篇动物形象
  • 1篇信息传播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造
  • 1篇艺术创造力
  • 1篇源流
  • 1篇杂记
  • 1篇杂糅
  • 1篇造像

机构

  • 13篇首都博物馆
  • 4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故宫博物院

作者

  • 13篇陈思
  • 4篇陈思
  • 1篇谭晓玲
  • 1篇高红清
  • 1篇陈思
  • 1篇黄小钰

传媒

  • 3篇档案
  • 3篇首都博物馆论...
  • 1篇美术大观
  • 1篇书法教育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博物院
  • 1篇西部学刊
  • 1篇北京文博文丛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审美视角论石门废墟的独特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汉中石门废墟是中国首个人工修筑的穿山隧道,历经两千余年时光磨蚀,有着媲美西方废墟的物质真实性审美品格,而荟萃其中的大量历代摩崖石刻,又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石刻文字呈现着字体演变,汉隶与魏楷书法艺术价值颇高;摩崖档案对汉魏至宋清许多史实的本真记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古人“火焚水激”开通的幽深隧道与亲手刻录的文字痕迹真实可触,且随着时间的积累愈发丰厚,极具震撼性与凭吊价值。然而,价值独特的石门废墟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以建坝为由而毁坏,使我国失去了传承两千年而不绝的文化记忆场所,由此引发出“应对废墟特定文化美学价值多加认识、关注与保护”的历史教训。
陈思
关键词:审美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依托之“境”与书法风格初探
2021年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陈思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文化生命力中国作协
北魏摩崖《石门铭》碑铭文学探微
2022年
北魏摩崖《石门铭》在书法界被喻为神品,其篇幅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是难得的原生态铭文石刻档案,其文本有着古典碑铭“前序后铭”典型结构。前部序为史传,骈散结合,简明翔实,后部韵文为铭,文采斐然,融情于事。文章颂德主题鲜明,在语言、叙事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文学价值颇高。
陈思
关键词:石刻档案文学价值
“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策展杂记
2024年
“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以老北京四季轮转中的时令节俗、人情风尚、物华更替为主要内容,紧扣生活、生命、生机,体现老北京人的民俗信仰及好礼乐生的精神特质,是首博基本陈列展示都城文化及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策展夏、秋、冬三大季节,以时令为节点建构展览大框架,以各展项内部逻辑做支撑,讲述相关的人与事,并选取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建筑与老物件,营造独特“京味”场景,打造沉浸式展览空间,以期立体再现老北京淳厚的民俗风貌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陈思
关键词:老北京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陈思书法作品欣赏
2024年
陈思
从首都博物馆实践浅析博物馆建筑展示空间与文创展销空间的设计关系
2022年
本文通过对文创展销空间的分析,深入探寻文创展销空间与博物馆建筑空间、展览展示空间和文物展品空间之间的设计关系,解析如何使之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并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创意传达给更多观众。
陈思
生肖动物形象的解构与运用:“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陈设计思路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以2016年举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览为例,从展陈设计角度探讨如何立足展览内容,对生肖动物形象进行创意理解和艺术运用。
陈思薄海昆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动物形象解构
石质、刊刻与书风:石门汉魏摩崖地域书风探微
2025年
汉中石门汉魏摩崖,历来受书界所重。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以单一石刻的整体书风为切入点,较少关注摩崖刊刻与书风关联的问题。文章从石质、刻痕等微观视角入手,与国内其他区域摩崖石刻进行横向比较,探寻石门地区独特石质对地域刊刻风貌之影响;同时,以石门汉魏摩崖发展各阶段的精品如《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为代表,纵向审视汉魏石门摩崖刊刻技艺由初兴、发展至兴盛的变化,探讨其逐步成熟的演进轨迹与书风演变规律,以期为摩崖石刻的美学阐释及书法创作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陈思
关键词:石质刊刻
两周燕国青铜器铭文风格演化及源流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两周燕国青铜器铭文承载着艺术与文化双重价值,文章结合出土文物及拓片,对两周燕国青铜器铭文风格作出分析,得出西周燕国青铜铭文风格以吸纳为主,源出晚商金文和西周金文,而以周金文为主脉。东周燕系金文则发展形成以"简率、质直"为特征的北方风格,在战国文字中独成一脉。其铭文风格演变轨迹,亦是燕文化接受中原王朝文化,并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长期对峙与多元交融中发展成型的映射。
陈思
关键词:燕文化
摩崖档案信息传播特质研究——以汉中石门摩崖群为例
2020年
摩崖为古老的传播媒介之一,本文以汉中石门周边摩崖档案为研究对象,从信息传播角度,将古老媒介、传统媒介、新媒介作纵横比较,从而探究石门摩崖在同一媒介上传播互动,依时代进程、历史发展逻辑自然承接,形成完整的摩崖群历史文化档案的特殊性,揭示其所具保真、长存、神圣之特质。
陈思
关键词:媒介特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