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癌症病死率中位居第二。肝细胞癌(HCC)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发生最常见的原因。HBV相关性HC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病毒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本文综述上述危险因素与HBV相关性HCC的关系研究进展。
- 李响翁亚丽
-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
- 寡糖链检测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寡糖链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435名受试者的血清及相关资料,共分为五组,其中健康对照组(HC)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60例、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组70例,肝细胞癌(HCC)组120例。使用寡糖链检测试剂盒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寡糖链相对含量(G值),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定性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寡糖链检测(G-Test)和AFP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患者血清中G值显著高于CHB组、LC组、HC组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组(P均<0.001)。G值、AFP在本组HCC诊断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01,G值与AFP呈正相关(P<0.001),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AFP诊断效能(AUC为0.928,P<0.001)。G-Test在区分HCC组及良性肝病组(BLD)的诊断敏感度为85.83%,显著高于AFP。G-Test在区分HBV相关性HCC组与非HCC组、HC组、CHB组、LC组的AUC值分别是0.901、0.938、0.897、0.857。在早期HCC诊断中,G-Test检测敏感度均显著高于AFP(P<0.05)。分别以常用AFP水平20、200、400 ng/mL为阴性界值,G-Test在AFP阴性肝癌患者中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0.00%、87.72%、86.96%。结论G-Test敏感度较好,是HBV相关性HCC的有效辅助检测方法,与AFP联合检测效能更好。
- 李芳芳翁亚丽李响王茜浦立勇刘凌翔杨芬孙阿雷
-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
-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4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1例患者中61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7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草兰阳性菌29株。大肠埃希菌(8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3株)是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8/10和11/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7/13和3/8)。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为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80.0%,但对利萘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均未产生耐药。分离到的细菌中,共检出9株多重耐药菌,其中2株鲍曼不动杆菌为广泛耐药菌(XDR),1株肺炎克雷伯菌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CRE),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1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结论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目前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多重耐药菌出现,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管理,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 徐晶晶梅亚宁李响徐钰雯杨芬翁亚丽
- 关键词:肝硬化细菌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一种重症患者辅助转移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辅助转移装置,包括两块垫板,所述垫板相对连接设有握杆,相对所述握杆之间相互铰接,所述垫板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连接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转动连接设有驱动辊,相对所述驱动辊外套接设...
- 朱冬梅张倩李响鲁婷魏国华
- 一种长期卧床翻身护理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长期卧床翻身护理设备,包括床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床板的上方设置有角度调整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侧边设置有便携更换机构,所述第一限...
- 朱冬梅张倩李响魏国华鲁婷
-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征象鉴别诊断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被引量:6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CT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证实为IAC或MIA患者148例(157枚结节)。两组间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结节直径(OR=16.68,95%CI:3.66~75.89,P=0.02)以及平均CT值(OR=1.01,95%CI:1.01~1.02,P<0.01)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13.5 cm、病灶平均CT值≥-463.5 HU作为鉴别IAC与MIA的分界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对于临床鉴别IAC以及MIA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病灶直径以及病灶平均CT值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虞梁王俊李洪李响唐健玮袁梅陈亮
- 关键词:CT
- 复发性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阵发性低血糖症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54岁女性患者,心慌、头晕1月余,反复发作,发作时血糖浓度1.9~3.8 mmol/L。2011年因左侧胸腔占位行手术切除,病理提示孤立性纤维瘤,术后未定期复查。本次入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胸腔占位。2020年4月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肿块切除术+左下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 李响王志博刘子成刘强朱全陈亮王俊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低血糖症状肿块切除术复发性胸部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