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京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眩晕
  • 2篇代偿
  • 2篇代偿作用
  • 2篇血流
  • 2篇眼动
  • 2篇前庭
  • 2篇周围性眩晕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侧支
  • 2篇侧支循环
  • 1篇代偿反应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生理学特征
  • 1篇电图
  • 1篇电位
  • 1篇动力学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机构

  • 6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元小冬
  • 7篇张萍淑
  • 7篇王京
  • 4篇张健
  • 3篇吴小英
  • 3篇陶莉
  • 2篇孔祥慧
  • 1篇吕淑娟
  • 1篇周立富
  • 1篇赵营
  • 1篇王淑娟
  • 1篇雷军
  • 1篇徐斌
  • 1篇朱旭红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觉醒昼夜生物节律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觉醒的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3例,年龄65.4±11.0岁;出血性脑卒中17例,年龄58.6±10.2岁。患者发病72小时内应用三轴体动记录仪,连续72小时观察日间和夜间体动状态、睡眠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周期等技术参数。以72小时的每小时活动能耗评估昼夜生物节律日间稳定性(inter-daily stability,IS)和昼夜变异性(intra-daily variability,IV)。同时,体动记录仪佩戴第二日夜间,应用多导脑电监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结果:40例脑卒中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219.79±122.30min、日间觉醒时间500.21±122.30min、日间睡眠效率30.53±16.95%;夜间睡眠时间302.38±125.78min、夜间觉醒时间417.62±125.78min、夜间睡眠效率42.02±17.49%。日间睡眠时间>6h/d者8例(20.00%);夜间睡眠时间<5 h/d者21例(52.50%);昼夜睡眠时间>10h/d者37例(92.50%);日间睡眠>夜间睡眠时间者11例(27.50%)。脑卒中患者的IS值为0.37±0.11、IV值为1.46±0.4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值为0.35±0.11、IV值为1.42±0.44;出血性脑卒中IS值为0.40±0.12、IV值为1.52±0.37,IS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59,P=0.216),IV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45,P=0.461)。多导脑电睡眠监测,夜间清醒期59.02±20.94%、N1期睡眠9.46±10.03%、N2期睡眠30.30±21.46%、N3期睡眠1.15±3.87%、夜间睡眠效率40.92±20.99%。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生物节律仍以24小时类型为主,但其日间稳定性较差,昼夜变异性较大。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以日间睡眠增多和夜间睡眠减少、睡眠质量降低为主要类型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张萍淑赵营赵营徐斌徐斌王京
关键词:脑卒中昼夜节律睡眠觉醒睡眠质量
眼动脉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眼动脉(OA)侧支循环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脑血流代偿作用。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经MRI血管成像和颈部血管彩色双重功能超声检查均证实的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患者9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4岁。均为右利手,其中左侧颈内动脉闭塞46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50例。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观察颅脑MRI中脑梗死和临床眼部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内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96例患者中OA侧支循环开放60例(62.50%),OA侧支循环未开放36例(3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OA侧支循环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52例(8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有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者36例(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47,P=0.001)。MCA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P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A供血区有脑梗死灶者,OA侧支循环开放组34例(56.67%),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24例(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2,P=0.145)。眼部缺血体征,OA侧支循环开放组11例(18.33%),OA侧支循环未开放组9例(2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2,P=0.228)。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可通过启动OA侧支循环,弥补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衰减引起的部分血流灌注不足,但OA和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依然有限,仍然具有较高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和一定程度的眼部缺血病变发生。
张萍淑元小冬钱琳琳吴小英吕淑娟陶莉张健王京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眼动脉侧支循环脑血流脑梗死
听觉和视觉认知电位P300系列成分的临床电生理学特征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视觉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系列成分的研究,了解其临床电生理学特征,从而为临床评价脑认知功能的状态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经典的Odball P300刺激范式对29名志愿者分别进行视觉、听觉刺激,采用64导ERP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及离线分析。使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觉P1波幅和潜伏期的性别主效应均显著(F=5.44,22.45;P=0.02,0.00),N1波幅的性别和电极部位主效应也均显著(F=4.50,17.85;P=0.04,0.00),P2波幅的电极部位主效应明显(F=17.64,P=0.00);而视觉P1、N1、P2的波幅和潜伏期中,仅P2波幅的电极部位主效应显著(F=3.51,P=0.04)。视觉性P1、N1、P2电位潜伏期明显小于听觉性P1、N1、P2(F=20.45,104.12,107.26;P=0.00),P1和N1的波幅明显低于听觉性P1、N1(F=7.05,133.82;P=0.01,0.00),听觉性N2、P300电位潜伏期明显大于视觉性N2和P300(F=52.43,52.64;P=0.00),视觉N2的波幅也明显高于听觉性N2(F=26.00,P=0.00),但视觉性P300波幅与听觉性P300无差异(F=0.00,P=0.989)。结论:听觉诱发电位具有早期外源性感知电位影响因素较多,P300等晚期内源性认知电位虽然相对稳定,但有波幅较低的缺点;视觉诱发电位早期外源性感知电位同样结果较稳定但波幅低,而晚期内源性认知电位具有波幅高和波形分化好的优点。因此同时检测视觉和听觉P300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大脑的认知功能。
张萍淑孔祥慧元小冬雷军王淑娟吴小英陶莉张健王京
关键词:P300电位脑认知功能
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
张萍淑侯秀香周立富朱旭红钱琳琳元小冬王京
关键词:眩晕视频眼震电图
I级侧支循环对闭塞颈内动脉远端血流动力学的代偿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EICAO)后脑动脉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和远端血流灌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EICAO患者96例为病例组,其中左侧EICAO 46例(A组)、右侧EICAO 50例(B组)和正常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C组)。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Ⅰ级侧支循环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率。结果A、B、C组左、右侧Vs、Vm、Vd、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6.046、31.027、39.283、18.614、49.658、24.992、15.035、22.069,P均〈0.001),且A、B组左、右侧MCA的Vs、Vd、Vm、PI与C组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组左侧MCA的Vs、Vd、Vm、PI较C组左侧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B组右侧Vs、Vd、Vm、PI均较C组右侧均明显降低(P均〈0.01)。A、B组Ⅰ级侧支循环单纯ACOA开放率分别为26.09%、30.00%,单纯PCOA开放率分别为23.91%、36.00%,ACOA和PCOA同时开放率分别为36.96%、30.00%,A、B组中此三种血管类型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3、2.881、0.808,P值分别为0.637、0.090、0.369)。A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60.87%、右侧8.70%,左侧显著高于右侧(χ2=57.165,P〈0.001);B组的MCA供血区脑梗死发病率,左侧14.00%、右侧60.00%,右侧显著高于左侧(χ2=43.436,P〈0.001)。结论EICAO患者虽然有较高的Ⅰ级侧支循环开放率,但其患侧颈内动脉远端的MCA供血区仍处于明显的低血流灌注状态,并且脑梗死发病率也较高,因此Ⅰ级侧支循环开放并不能完全降低这类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此类患者仍是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
张萍淑吴小英孔祥慧元小冬陶莉王京张健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代偿反应
视-眼动系统平衡功能检测技术对眩晕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视-眼动系统平衡功能检测技术对眩晕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作为周围性眩晕组,中枢性缺血性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62例作为中枢性眩晕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视-眼动系统平衡功能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结果 (1)凝视试验: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无一例受试者出现凝视性眼震,中枢性眩晕组患者中28例出现正中位凝视性眼震、23例出现向左位凝视性眼震、25例出现向右位凝视性眼震。(2)扫视试验:中枢性眩晕组患者水平向左、向右扫视速度,水平向左、向右扫视精准度低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水平向左、向右扫视延迟时间长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P<0.05);周围性眩晕组患者水平向左扫视速度、水平向左扫视精准度低于对照组,水平向左扫视延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3)平稳跟踪试验:中枢性眩晕组患者水平向左、向右平稳跟踪曲线增益低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平稳跟踪左右不对称比、平稳跟踪相位差高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周围性眩晕组患者平稳跟踪左右不对称比高于对照组(P<0.05)。(4)视动单速试验:中枢性眩晕组患者水平向左、向右视动单速眼震增益低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视动单速左右不对称比高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P<0.05)。(5)视动正弦试验:中枢性眩晕组患者水平向左、向右视动正弦眼震增益低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视动正弦左右不对称比、视动正弦相位差高于对照组、周围性眩晕组(P<0.05)。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主要出现轻度扫视试验异常,而中枢性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及视动正弦试验均会出现�
张萍淑侯秀香钱琳琳王京王京元小冬
关键词:眩晕
转椅试验对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评价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转椅旋转试验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146例,分为双向旋转异常组18例、向左旋转异常组67例、向右旋转异常组6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在半暗室环境中,应用视频眼震图检测仪观察转椅旋转急停试验检测指标增益、时间常数、增益不对称比、时间常数不对称比的变化情况。结果向左旋转时,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向右旋转异常组的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右旋转时,向右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向左旋转时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向右旋转时(P<0.01);向右旋转异常组向右旋转时增益低于向左旋转时(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向右旋转异常组的增益不对称比和时间常数不对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椅右转增益、转椅增益不对称比是周围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转椅旋转试验能够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可以提供前庭系统受损后的动态变化特征。
张萍淑侯秀香钱琳琳王京张健元小冬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