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土壤螨
  • 5篇群落
  • 3篇三江平原
  • 2篇地表
  • 2篇多尺度
  • 2篇土壤螨类
  • 2篇农田
  • 1篇土壤甲螨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共存
  • 1篇小尺度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聚类分析
  • 1篇环境因子
  • 1篇还田
  • 1篇甲螨
  • 1篇黑土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刘冬
  • 4篇高梅香
  • 4篇张雪萍
  • 3篇吴东辉
  • 1篇何萍
  • 1篇李景科
  • 1篇武海涛
  • 1篇郗敏
  • 1篇隋玉柱
  • 1篇管强
  • 1篇张丽梅
  • 1篇郭传伟
  • 1篇连旭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螨群落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被引量:11
2014年
土壤动物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于2012年8月设置三个5 m×5 m的样地,分别以0.5 m为步长划分成100个0.5 m×0.5 m的小样方,采用地统计中的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螨群落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明,除了四种数量稀少的螨类,土壤螨群落和多数螨类的个体数量分别在三个样地内存在显著的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在0.5~5 m尺度形成显著的空间聚集格局。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表明,除了样地II的矮汉甲螨属(Nanhermannia sp.)和样地III的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 sp.)、珠足甲螨属(Belba sp.2),土壤螨群落和其他螨类的个体数量在局部地区'聚集'斑块和'孤立'斑块并存。本研究表明,小尺度范围内,多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及'聚集'斑块和'孤立'斑块并存的空间格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螨分布的典型特征。
高梅香何萍刘冬郭传伟张雪萍李景科
关键词:多尺度小尺度
三江平原农田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空间自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的农田内,以5 m为步长设置一个50 m×50 m的样地,结合全局Moran’s I 和局部Moran’s I指数,研究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平均密度均有显著差异。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除了地表螨群落,地下螨群落平均密度在8月(35~40 m)和10月(5~30 m)、地表—地下螨群落平均密度在8月(5~10 m和35~45 m)和10月(5~35 m)均有显著的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土壤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优势和常见类群易形成明显的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螨群落及所有螨类的平均密度均存在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形成“斑块”和“孔隙”并存的水平分布格局。本研究表明,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是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和物种的平均密度均在局部地区形成“斑块”和“孔隙”并存的的水平分布格局。
高梅香刘冬吴东辉张雪萍
关键词:多尺度三江平原
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在地表和地下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识别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相对作用,是土壤动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少有针对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探讨。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设置一个50 m×50 m的空间尺度,探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对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作用。基于Moran特征向量图(MEMs)和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采用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相对贡献;使用RDA分析环境因子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变差分解结果表明,空间变量对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具有较大的显著方差解释量,而环境变量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著;偏Mantel检验没有发现环境距离或空间距离的显著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大豆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螨群落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说明环境变量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主要受到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筛选的调控作用也不容忽视。
张丽梅高梅香刘冬张雪萍吴东辉
关键词:农田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农田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被引量:27
2016年
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地表-地下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在50m×50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及不同螨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空间格局的空间关联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8月份地表、地下和10月份地下螨群落及这些群落内大部分螨类物种在特定空间尺度内形成集群,表现为空间异质性特征,且这种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或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交叉方差函数表明,土壤螨群落和不同螨类物种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简单Mantel检验仅发现8月份地表中气门亚目未定种1(Mesostigmata unidentified sp.1)和大豆株高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螨群落和生长季节的地表螨群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构,地表和地下螨群落及大多数螨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的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促进地表-地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为地表-地下格局与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高梅香刘冬张雪萍吴东辉
关键词:三江平原
秸秆还田对黑土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6月和10月、2015年6月和10月采用改良的Tullgren漏斗法,采集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4年(SR4)、秸秆还田10年(SR10)和无秸秆还田(CK)样地土壤,对土壤甲螨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采样时期共捕获土壤螨类11 366只,其中甲螨8373只,占74%;SR4、SR10和CK中,甲螨的分布密度分别为13 774、11946、5871 Ind·m-2,分别隶属于15、12属和7属;秸秆还田(F=81.954,P<0.001)、季节(F=56.649,P<0.001)、秸秆还田和季节交互作用(F=11.289,P<0.001)都对土壤甲螨个体数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甲螨类群数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影响甲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季节动态上,表现出秋季甲螨分布密度普遍高于夏季。聚类分析也表明,秸秆还田黑土农田系统中甲螨群落组成(SR4与SR10)与传统耕作(CK)显著不同,而SR4和SR10处理的差异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密度,对土壤甲螨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壤肥力提升。
连旭隋玉柱武海涛刘冬郗敏管强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