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初发近视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的准确性评估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9~13岁初发近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上近视儿童的验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5-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90例,所有受检者行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然后测量并记录其隐斜量、正负相对调节力、调节反应值。之后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3次,45min后测量电脑验光并复测主觉验光。均取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0)D,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屈光度为(-1.27±0.40)D,睫状肌麻痹后主觉验光屈光度为(-1.09±0.33)D,睫状肌麻痹前、后主觉验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柱镜度高于主觉验光(P<0.001),而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值不受年龄(β=0.044,P=0.699)、屈光度(β=0.091,P=0.430)、隐斜(β=-0.059,P=0.599)、调节滞后量(β=-0.064,P=0.576)、正相对调节能力(β=0.043,P=0.709)等因素影响。结论:在排除调节或集合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大部分9~13岁初发性近视儿童可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获得比较准确的屈光度。
- 蒋玲玲徐菁菁李苗苗保金华霍佳雯Bjorn Drobe陈浩
- 关键词:主觉验光近视儿童
- 初发近视儿童屈光矫正状态对近视进展的影响
- 目的:研究初发性近视儿童在屈光矫正和未矫正状态下的近视进展情况,以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并分析近视进展与周边视网膜离焦状态的关系,为临床低度近视儿童的屈光矫正干预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实验共纳入55名初发近视儿童,...
- 蒋玲玲
- 关键词:近视进展学龄儿童屈光矫正视觉功能
- 学龄儿童调节反应和波动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温州依视路近视发生发展研究项目(WEPrOM)中受试者的屈光状态和调节反应及微波动的基线数据。该项目是针对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状况的三年期队列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温州两所小学(市区和乡村)的所有二、三年级学生...
- 蒋玲玲徐菁菁袁一民陶春文苏彬彬保金华Bjorn Drobe陈浩
- 关键词: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