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艳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放疗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体积
  • 2篇晚期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胸锁乳突
  • 1篇胸锁乳突肌
  • 1篇休克
  • 1篇咽肿瘤
  • 1篇诱导化疗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止痛
  • 1篇止痛效果
  • 1篇乳突
  • 1篇肾上腺

机构

  • 6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6篇王小艳
  • 4篇徐晓南
  • 4篇刘洪波
  • 1篇郑育滨
  • 1篇潘素明
  • 1篇黄宝添
  • 1篇杨智宁
  • 1篇廖卫坚
  • 1篇林志雄
  • 1篇张相国
  • 1篇崔磊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切除[1]。有研究报道显示[2]: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高,且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远期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型多为中低位,保肛率较低[3]。
刘洪波王小艳徐晓南崔磊张相国
关键词:晚期直肠癌调强放疗吉奥术前放疗局部复发率计划靶体积
放疗剂量与鼻咽癌患者胸锁乳突肌体积变化及晚反应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放疗剂量与鼻咽癌患者胸锁乳突肌体积及晚反应关系。方法 对2010—2014年间收治的38例鼻咽癌患者的胸锁乳突肌以环状软骨下缘分为上下颈部,根据CTV2处方剂量0、54、60 Gy分为1、2、3组。放疗剂量学参数包括整条肌肉和上下颈部的Dmean、V66、V60。在TPS的CT图像中分别勾画疗前和疗后6、12、18个月胸锁乳突肌轮廓并计算体积,在C3—C4、C4—C5、C5—C6、C6—C7椎间盘水平分别测量并记录胸锁乳突肌前后径及左右径。颈部皮肤、胸锁乳突肌晚反应采用CTCAE4.0标准记录。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法;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样本率比较;采用Spearman法行相关分析。结果 疗后6、12、18个月SM体积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疗后12、18个月胸锁乳突肌体积较疗前明显减小(P=0.000、0.000),且体积萎缩百分比与≥V66有明显相关性(P=0.015、0.020)。疗后18个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与上颈部V60呈明显相关性(P=0.030);颈部皮肤纤维化与上颈部Dmean、V60呈明显相关性(P=0.029、0.005)。结论 放疗计划优化中应尽量提高剂量均匀度,以避免颈部皮肤及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发生。
桑学金王小艳杨智宁黄宝添林志雄
关键词:放疗剂量胸锁乳突肌
鼻咽癌放疗后体重变化规律初步探索
2023年
探索采用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体重变化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 2018 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鼻咽癌并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分别在放疗后辅助化疗情况和放疗后6月、放疗后12月、放疗后18月的体重,并记录放疗后肿瘤情况的情况。结果 到放疗后18月为止,经肿瘤经影像学评估为治疗疗效为完全缓解(CR)的病人共67人,这包括了1例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1例出现甲亢;至放疗后18月,所有病人(74例)的体重与放疗前比较都持续性下降,放疗后6月,患者的体重下降到最低点(53.74±1.15 kg),较放疗前(59.35±1.33 kg)下降了9.5%(P<0.001),放疗后第12个月的体重开始上升(55.76±1.18 kg),与放疗后6月体重相比,体重的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到18月的体重仍较治疗前下降3.73kg,达到6.3%(P<0.001)。18月的体重与12月的体重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后18月肿瘤CR的病人中,病人的体重在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都有所下降,到18月的体重仍较治疗前下降 3.09kg,达到5.2 %(P<0.001);复发/转移的病人放疗后18月的体重48.36±2.15kg,较治疗前明显的下降(P<0.001)。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体重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可能主要考虑与放射治疗有关。
王小艳徐晓南潘素明刘洪波廖卫坚
关键词:调强放疗鼻咽癌体重变化
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骨转移患者的止痛效果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骨转移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大分割放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常规放疗和大分割放疗的止痛效果相当。因此,在选择止痛方式时需要根据其他因素为患者选择更佳适宜的放疗方案,以减轻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感、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刘洪波徐晓南王小艳
关键词:常规放疗大分割放疗骨转移止痛效果
感染性休克中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基础上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对比两组间的总有效率、生命体征指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促使其生命体征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缩短其治疗时间。
郑育滨曹燕王小艳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给予单一放疗治疗,B组给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A组的16.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A组的7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7,P=0.049);B组死亡率为0,低于A组的8.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有非常突出的临床价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化最终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刘洪波徐晓南王小艳
关键词:中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