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结合术后Fib、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 elasto graphy,TEG)结合术后Fib、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DVT分成DVT组(n=23)和非DVT组(n=87)。术后次日清晨检测患者TEG、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EG、Fib、D-D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效能。结果经超声诊断,23例(20.91%)患者发生DVT,血栓平均发生在第(5.51±1.25)天。DVT组R短于非DVT组,K、MA均长于非DVT组,α角大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Fib(3.61±0.61)g/L、D-D水平(853.41±0.57)mg/L均高于非DVT组(3.02±0.37)g/L、(0.67±0.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3、10498.561,P<0.05)。TEG参数、Fib、D-D单独检测对患者术后DVT的诊断价值中等(AUC:0.7~0.9),联合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存在血栓弹力图与Fib、D-D的异常表达,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筛查DVT高危群体,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蒋佳杨婷婷陈霞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3年
- 探析类风湿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分为A组(稳定期)和B组(活动期)两组,每组各60例,另外再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体检中心例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做为对比,命名为对照组;对三组分别进行血液化验后比较分析三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结果 (1)B组(活动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为(29.49±3.78)mg/L,D-二聚体平均含量为(1764.44±57.56)μg/L,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A组(稳定期)检测结果为: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为(11.52±2.13)mg/L,D-二聚体平均含量为(1158.69±57.56)μg/L ;B组(活动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平均值均高于A组(稳定期)。(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指标值可以很好的反应出类风湿患的病情,对类风湿的诊疗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陈霞许梦逸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类风湿关节炎
-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脂蛋白(a)测定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和脂蛋白(a)[LP(a)]表达情况,为脑梗死患者病情判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共184名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两组受试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和脂蛋白a[LP(a)]进行检测。将观察组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亚组、中面积梗死亚组和大面积梗死亚组,对比上述指标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D-Dimer、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面积梗死亚组、中面积梗死亚组、大面积梗死亚组患者hs-CRP、D-Dimer、LP(a)水平呈依次升高表现,且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hs-CRP、D-Dimer、LP(a)表达明显增高,且随着梗死病灶扩大,各项指标的水平逐渐增高,临床可通过测定这3项指标的水平,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
- 陈霞
-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Fib、TT、PT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P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性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水平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栓塞、血栓晚期恶性肿瘤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晚期恶性肿瘤高龄状态临床观察中,检测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 陈霞
-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