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凡勇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基因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基因
  • 1篇症状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 1篇直肠肿瘤
  • 1篇双歧杆菌
  • 1篇双歧杆菌四联...
  • 1篇帕瑞昔布
  • 1篇肿瘤
  • 1篇综合征
  • 1篇胃肠功能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湖北省黄冈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作者

  • 4篇张凡勇
  • 2篇方亮
  • 2篇陆艳军
  • 2篇肖海鹏
  • 1篇吴继雄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Runx2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Runx2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原发结肠癌患者90例作为结肠癌组,同期在本院进行肠镜检查的良性息肉患者80例作为息肉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病灶组织中转录因子Runx2,结肠癌相关增殖、侵袭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结肠癌组织中Runx2mRNA表达量与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Runx2mRNA的表达量高于息肉组;结肠癌组病灶组织中增殖基因MS4A12mRNA的表达量低于息肉组,GTPBP4、hTERT、CXCR7 mRNA的表达量高于息肉组;结肠癌组病灶组织中侵袭基因CCL21、LIMK1、PRDX1、STAT3、LIMK1、SLP-2mRNA的表达量高于息肉组。结论: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Runx2表达量增加,与癌细胞增殖、侵袭活性增加直接相关。
张凡勇方亮张娜
关键词:结肠癌RUNX2增殖基因
非医学中心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步经验(附23例报告)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医学中心医院复制基于膜解剖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基于膜解剖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3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80 min,平均(186.1±44.4)min;术中出血量5~60 mL,平均(17.0±14.2)mL;淋巴结数量5~21枚,平均(12.6±4.5)枚;住院8~17 d,平均(10.3±3.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基于膜解剖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性较好,可行性高,术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认真,具备必要的手术器械,配合规范默契,完全可复制,适合在非医学中心医院推广。
张凡勇陆艳军肖海鹏钟新强覃吉超刘鹭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
帕瑞昔布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用于结直肠癌术后临床评价
2023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加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缓慢静脉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缩短,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降低,大肠杆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65%比7.84%,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机体炎症情况及疼痛程度。
肖海鹏陆艳军张凡勇钟新强宋义
关键词:结直肠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胃肠功能炎性因子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直肠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表达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直肠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表达差异,及其与IBS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IBS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IBS组),其中便秘型24例,腹泻型21例,混合型18例;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复查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黏膜CGRP和SP表达。结果颗粒状SP染色存在于细胞膜中,腺体细胞胞浆丰富、出胞现象明显。腺体周围棕褐色颗粒状SP,腺体个别细胞膜上棕褐色颗粒状SP。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呈棕黄色颗粒状、圆形、椭圆形或无规则形,聚集或分散于黏膜腺体之间,腹泻型IBS组CGRP表达显著增加。腹泻型IBS患者CGRP、SP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表达量显著高于便秘型、混合型IBS和对照组(F_(CCRP)=21.64、3.41,F_(SP)=5.26、5.41,P<0.01);与CGRP、SP的低表达组、中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在排便困难、腹痛、大便性状均有统计学差异(F_(CGRP)=3.85、31.76、13.929,F_(SP)=3.450、28.070、9.287,P<0.05)。CGRP与腹痛、大便性状呈正相关(r=0.999、0.999,P<0.05),与排便困难呈负相关(r=-0.993,P<0.05);SP与腹痛、大便性状呈正相关(r=0.997、0.984,P<0.05),与排便困难(r=-0.940,P<0.05)、排便次数(r=-0.997,P<0.05)呈负相关。结论腹泻型IBS患者结直肠黏膜CGRP和SP表达显著增高,其可影响患者的排便困难、腹痛和大便性状等症状。
方亮张凡勇吴继雄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临床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