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娜

作品数:6 被引量:1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康复
  • 3篇患者术后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早期下床
  • 2篇早期下床活动
  • 2篇速康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理念
  • 2篇下床活动
  • 2篇康复外科
  • 2篇脊柱
  • 2篇脊柱侧
  • 2篇脊柱侧凸
  • 2篇侧凸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向娜
  • 5篇李杨
  • 2篇佟冰渡
  • 2篇高娜
  • 1篇杨莹
  • 1篇孙静
  • 1篇张艳
  • 1篇连冬梅

传媒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7年
本文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概念、时间、形式、距离、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向娜马玉芬李杨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膝关节置换早期下床活动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病患儿情绪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病患儿情绪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个月及以上的10~18岁患儿140例,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等进行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患儿情绪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138名慢性病患儿自我意识得分为55.50±11.49,29.0%的患儿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为9.11±4.81,15.9%的患儿存在抑郁障碍。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激素用药状况可分别解释自我意识、抑郁障碍5.6%、3.1%的变异量。结论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慢性病患儿的情绪心理状态,易出现自我评价较低、抑郁障碍等负性情绪反应,应予以关注。
张艳孙静连冬梅刘翱搏向娜李杨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自我意识患儿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控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按照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的定义,脊柱侧凸是指全脊柱X线冠状面Cobb角〉1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10岁至骨骼发育成熟期间不明原因的脊柱侧凸,是小儿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2]。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AIS矫形手术创伤大,疼痛为术后最为常见的问题。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
向娜李杨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疼痛疼痛管理
一例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16年
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KTS临床罕见,发病率为(2~5)/100000[1],通常以男性多见。该病具有典型的三联征:浅静脉曲张;毛细血管畸形(葡萄酒色斑);肢体过度生长,增粗,增长。除了典型的三联征外,本病还可有多指(趾)、并指(趾)[2]、脊柱裂及尿道下裂;多发性脑和脊髓海绵状血管瘤[3]等。KTS常见并发症为疼痛、蜂窝组织炎、溃疡、血栓形成、坏疽、虚弱、凝血障碍、高输出的心力衰竭、肿瘤等[4]。目前关于KTS合并脊柱侧凸的病例,文献尚无相关报道。我院于2016年3月收治1例KTS合并脊柱侧凸、Chiari-I型畸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从T10至L5),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杨莹杨旭向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现状调查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 :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现状。方法 :便利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190名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与手术情况,以及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情况。结果 :190例患者中,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者占8.4%,术后24~48小时下床活动者占54.2%,术后48~72小时下床活动者占32.1%,首次下床最早时间为术后7.5小时,单侧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均主要在术后第2~3天;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范围为3~5分钟;首次下床活动距离为0~250 m;首次下床活动范围主要在床边;首次下床活动的辅助者主要为医生。早期下床组患者与未早期下床组患者相比,早期下床组患者术后导尿管和伤口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P=0.017,P=0.037)、术后24小时内停止心电监护人数更多(P=0.049)、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更早(P=0.01)、术后24小时白蛋白ALB数值更高(P=0.009),另外,早期下床组患者比未早期下床组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水平高(P<0.01)、下床意愿更强烈(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第2~3天,首次下床活动形式单一,多为床边站立及平地行走。
向娜马玉芬高娜佟冰渡刘翱搏陈妍君王阳阳李杨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早期下床活动问卷调查
康复自我效能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康复自我效能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10例,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记录并观察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康复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结果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最早为术后7.5h,最晚为术后54.0h,中位数为46.0h;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得分为(28.58±9.18)分,应对自我效能得分为(43.07±11.04)分,康复自我效能总得分为(71.65±18.47)分;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患者身体锻炼自我效能得分、应对自我效能得分、康复自我效能总分与首次下床时间均呈负相关(r=-0.442、-0.299、-0.399,均P〈0.01);康复自我效能是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解释9.7%的变异量。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自我效能与首次下床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康复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首次下床时间越早。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康复自我效能,促进其早期下床。
向娜马玉芬高娜佟冰渡刘翱搏陈妍君王阳阳李杨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自我效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