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冬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博弈
  • 2篇博弈论
  • 1篇待人
  • 1篇道德
  • 1篇虚拟社会
  • 1篇学术
  • 1篇学无止境
  • 1篇演化博弈
  • 1篇演化博弈论
  • 1篇语言
  • 1篇至善
  • 1篇中国伦理
  • 1篇中国伦理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保险
  • 1篇释学
  • 1篇逃避自由
  • 1篇平等待人
  • 1篇契约论
  • 1篇主义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李晓冬
  • 3篇龚群

传媒

  • 1篇哲学研究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世界哲学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无知之幕下的“虚拟社会保险”方案被引量:1
2017年
理性选择理论与伦理学的结合被研究者们从不同进路加以发展。罗尔斯与海萨尼主要是从无知之幕或不确定条件下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来证成正义原则。但是,他们从一个相似的选择背景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罗尔斯的平等主义与海萨尼的平均功利主义。本文的目的则是在理性选择理论的框架下发展出一套"虚拟社会保险"方案来解决这二者之间的分歧。笔者将论证,如果无知之幕下的各方将海萨尼主张的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决策规则,他们会选择加入一个"虚拟社会保险",即达成一个要求将所有基本善进行平等分配的罗尔斯原则。
李晓冬
关键词:罗尔斯理性选择理论
诠释学与交往行为理论的内在关联——从加达默尔的“理解”到哈贝马斯的“相互理解”被引量:9
2020年
就诠释学而言,语言不仅是存在之家,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内在要素,而且理解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理解的语言性是一个本体性的概念,又是诠释学的核心概念。理解的语言性,不是在这种理解的工具性或媒介性意义上,而是在此在的生存方式意义上被讨论的。加达默尔强调偏见在理解中的作用,是突出了诠释主体的文化传统的作用。然而,理解不仅是诠释主体单向地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诠释者以对话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的交谈;在加达默尔看来,理解不仅离不开语言,而且在语言中展开;理解本质上具有主体间对话特性。在加达默尔看来,对话在理解中具有中心性的地位。加达默尔的诠释者"视域融合",也就是一种类似谈话的进行方式。因而,诠释学的理解也内在包含了超越单个主体思维的局限而走向人与人的交往与理解这一维度。即诠释学有着内在发展为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趋势。哈贝马斯把理解看成是交往行为的中心概念,而任何理解都是在交往实践中进行的。交往是主体间的一种行为,表征着交互主体间的共通性和实践客观性。没有交往主体的相互理解就没有交往行为。交互主体的理解,内在包含着人与人的平等和权利尊重。
龚群李晓冬
关键词:语言交往行为
两种消极自由观被引量:3
2018年
在20世纪,伯林和弗洛姆都提出了自己的消极自由观。伯林的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干涉、不受侵犯的个人领域;而弗洛姆的消极自由指的是现代人摆脱传统的社会关系的束缚而获得的独立自由,但人在获得这种消极自由的同时,带来的却是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在伯林看来,成为自己主人的积极自由的变性将导致消极自由领域的消失,而弗洛姆则认为,正是人们力图逃避自由,才导致了法西斯主义或极权主义的兴起。如何克服弗洛姆所说的消极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与不安全感,如何捍卫伯林所说的消极自由的领域,是现当代社会给我们的难题。重建小型共同体可能是我们的出路之一。
龚群李晓冬
关键词:消极自由孤独感逃避自由
功利主义、平等待人与理性选择
2018年
功利主义与"平等"之间的传统联系主要是平等待人,即在计算整体效用时,每一个体只被视为一个单位而得到考虑。如今分配正义问题的研究扩展了传统平等待人理念的内涵,使其逐渐包含一种平等份额要求。因此,功利主义的分配方式被批评为没有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结果上的平等分配。在本文中,笔者打算放弃功利主义传统上所强调的"(整体)效用"概念,转而从"边际效用"概念入手建立功利主义与"平等"之间两种新的联系:首先,所有人的边际效用相等是整体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这说明功利主义的分配方式平等对待了每个人对物品的珍视态度;其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无知之幕"结合后可借助理性选择理论为传统功利主义提供一种平等份额主张。
李晓冬
关键词:功利主义
规范起源的社会惯例论——从演化博弈论的方法看被引量:1
2019年
广义上的契约论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产生机制”的不同分为霍布斯传统和休谟传统。前者认为自然状态中所达成的规则是基于“契约”,简称“契约论”;后者则认为这些规则是基于“惯例”,简称“惯例论”。传统的惯例论缺少有关规则演化起源的系统解释,也没有发展出对应的正当性(来源)理论。演化博弈论的引入可以帮助惯例论发展一种能够明显区别于“契约论”的关于规则起源的理论。它以“非沟通条件”为基本前提,将规范的起源视为在“默会协定”的协调博弈中寻找和发现一个演化稳定策略的过程,为惯例论提供了理论基点。
李晓冬
关键词:契约论博弈论
学无止境,止于至善——龚群教授学术访谈录
2017年
李晓冬(以下简称"李"):龚老师您好,我们读过您的很多著作和文章,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知道,您在中国伦理学领域里已经勤奋耕耘了30多年,
龚群李晓冬
关键词:访谈录学术中国伦理学老师
公共物品博弈视角下的道德与自然状态被引量:2
2019年
道德活动中的理性搭便车行为频繁地破坏人们之间的道德互动。从公共物品博弈的视角来看,搭便车行为源于道德所具有的公共物品性质,即使用上的非排他性。理性人在道德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与他在公共物品供给和消费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高度相似。从这个角度对霍布斯的契约论进行分析会发现,自然状态同时是战争状态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因此“走出自然状态”就在于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难题。霍布斯所提出的主权者方案由于面临二阶搭便车问题而最终无效。声誉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物品难题,声誉是一个人过去行为方式的整体概括,它使道德逐渐具备私人物品性质而可以被理性人提供。
李晓冬
关键词:博弈论公共物品道德自然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