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1篇导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栓
  • 1篇抑菌
  • 1篇有创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IC...
  • 1篇内压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 1篇气道
  • 1篇气道护理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切开
  • 1篇气管切开术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赵欣
  • 3篇于媛媛
  • 1篇刘春辉
  • 1篇柴伟
  • 1篇李洁琼
  • 1篇郭小叶
  • 1篇辛霞
  • 1篇张炜
  • 1篇唐小梅
  • 1篇孙亚萍
  • 1篇郑娟
  • 1篇张晓维
  • 1篇吴媛媛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38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5066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8.82%[95%CI(5.93%~12.1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年份为2019年—2021年的文献、年龄≥60岁、BMI>25、穿刺静脉为头静脉、穿刺方法为传统方法、穿刺次数>1次、导管规格为5 Fr、肺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合并糖尿病、有PICC置管史、有静脉血栓史、置管前纤维蛋白原≥4 g/L、置管前D-二聚体≥0.5 mg/L的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更高。结论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相关预防工作。
李乾赵欣张晓维鲁华鹏贾蓓程言
关键词:肿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血栓META分析
密闭式吸痰盒在气管切开术后更换时间及抑菌优势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盒相比传统吸痰盘在控制细菌繁殖方面的优势,并明确密闭式吸痰盒的更换时间。方法:选取60例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盒进行吸痰操作,分别在吸痰盒开启使用后4h、12h及24h留取吸痰盒内3个冲洗腔(吸痰前冲洗、口鼻腔冲洗、气道冲洗)内壁的微生物标本,检测3个冲洗腔内壁细菌菌落数。结果:密闭式吸痰盒在吸痰后菌落数目较传统吸痰盘菌落数目少;密闭式吸痰盒在开启使用后4 h与12 h的菌落数目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在24 h后菌落数目明显增长。结论:密闭式吸痰盒相比传统吸痰盘能够降低患者因吸痰操作导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其开启使用后更换时间以12 h为宜。
赵欣辛霞于媛媛樊冠利张炜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37例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进行24小时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患者的基础护...
孙亚萍赵欣郭小叶于媛媛郑娟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通过2013年第一季度神经外科ICU一级护理质量控制中,气道护理的缺陷分析,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了呼吸圈,从侧卧体位保持适当角度(≥30°)、叩背、辅...
赵欣李洁琼吴媛媛唐小梅于媛媛
脑脊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究脑脊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水平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VCI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70例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量表评分和痴呆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I组,4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组,93例)及血管性痴呆组(VaD组,35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脑脊液IL-6、TNF-α及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o C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绘制脑脊液IL-6和TNF-α对VCI诊断的ROC曲线。结果 NCI组、VCI-ND组、Va D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延迟记忆、语言、抽象、定向力、记忆评分及MoCA量表总评分均呈明显递减趋势(P_均<0.01),但NCI组和VCI-ND组患者语言、定向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NCI组、VCI-ND组、Va D组患者脑脊液IL-6、TNF-α及CRP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_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脊液IL-6、TNF-α表达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5,P <0.05;r=-0.76,P <0.05)。ROC曲线显示IL-6、TNF-α诊断不同程度VCI敏感性较好。结论脑脊液IL-6和TNF-α可作为VCI早期诊断及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柴伟周丽刘春辉赵欣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