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萌萌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马来西亚社交媒体监管:选择与挑战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接入在马来西亚的大幅发展,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博客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正在变得流行。但是,一些法律问题随之而生,出现了许多涉嫌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争议。为了对此进行合理的监管,马来西亚政府运用了多种方法,例如鼓励行业自律、屏蔽相关网站、采用刑事或民事制裁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成文法、政策动议及法庭判例,来梳理政府采取的、目前仍被使用的相关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马来西亚尝试过上述每一种措施。虽然政府反复声明"不对互联网实施审查制度",但却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反应式的、更具惩罚性的管理措施。在探究了马来西亚社交媒体监管的发展历史之后,本文认为,为了保证信息传播技术(ICT)以及社交媒体能够得到更好地得到应用,并促进马来西亚社会的发展,行业自律和政府主导的动议都是必不可少的。
- Sonny ZulhudaIda Madieha Abdul Ghani Azmi褚萌萌曹书乐
- 关键词:社交媒体
- 死之“思”——《蛙》与《时时刻刻》的比较阐释
- 2016年
- 文学中,死亡母题是人类在现实中意识到人必有一死之后建构的死亡诗学。20世纪以来,随着死亡的艺术化处理和哲学思考进一步发展,中西文化中的死亡表达方式呈现"和而不同"的态势。莫言的《蛙》和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便是一例。莫言把生死之际"此在"的可能性以"延生"的生育方式提供"向死而在"的"在"的可能性,坎宁安则通过三个历时共"在"的"向死"个体,表达个体濒死的能动性、选择性和责任感。虽然两个文本中主人公的畏死和濒死的体验不同,却在"延生"和"向死"的文学话语上表达了异质同构的"死"之思。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永远处于"尚未抵达"的恒久状态,面对生命的绝对紧迫性,敞现向死而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是人类生存状况的根本现实,是人类无法逃遁的难题中最为反思性的主题。
- 王楠褚萌萌
- 关键词:《蛙》《时时刻刻》
- 21世纪的力量、说服和公共外交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当今这个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时代,我们拥有的信息越来越多。然而,我们真正了解、掌握的信息却并不多。因此,力量与说服正在日趋重要,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更是如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时代人们掌握知识的方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模式,进一步援引公共外交的先锋爱德华·默罗为例,说明话语具有说服的力量,以及说服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 南希.斯诺褚萌萌曹书乐
- 关键词:说服公共外交
- 动画探索的黄金年代——《糊涂交响曲》的艺术尝试与技术创新被引量:2
- 2018年
- 《糊涂交响曲》是迪士尼公司在世界动画的第一个黄金年代20世纪30年代推出的作品。《糊涂交响曲》作为迪士尼公司的实验平台,实现了动画美学的创新以及动画技术的突破,是确立未来迪士尼动画风格的奠基之作,并在世界动画史上引领了一股风潮。在搜集、整理《糊涂交响曲》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糊涂交响曲》实现的动画美学及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并结合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发展来分析这一系列动画短片留下的宝贵遗产。
- 褚萌萌
- 关键词:迪士尼
- 公共外交的文化认同塑造——以中韩合拍电影为例
- 2017年
- 在公共外交活动中,塑造本国与他国之间的文化认同,能够引起民众的共鸣,从而对外交关系起到推动作用。合拍电影作为文化领域内的跨国合作分工产品,也是公共外交中塑造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认为,中韩合拍片通过强调共同的历史经历、树立共同的"他者"、尊重差异同时达成理解等方式,为中韩两国民众塑造了文化上的身份共识,促进了中韩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 褚萌萌
- 关键词:公共外交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