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丽
- 作品数:2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心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 2018年
- 1996年,我25岁,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上公开课,地点在深圳,讲的是《寻隐者不遇》,到今年整整22年了。
- 王文丽
- 关键词: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教育事业
- 做最好的教师
- 2020年
- 我不只一次地在脑海里为教师画像:面带微笑、眼里有光、儒雅,走路不疾不徐、有挺直的脊背……当然,这只是他们外在的模样。那么,内在呢?最好的教师,总是不止于教书。那些真正会上课的老师一定是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他们不会放过每一个教育的时机,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教育不是某时某刻,而是每时每刻。
- 王文丽
- 关键词:教书上课老师
- 观照意象,伏延文脉——《送别》教学实录及评析
- 2019年
- 【教学实录】一、回顾导入师:送别,自古以来就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如果把人生比作乐曲或者歌曲,送别就是其中一段不可缺少的旋律。想一想,你在小学的学习中,是否积累了关于送别的古诗呢?生:《送元二使安西》。
- 王文丽王崧舟
- 关键词:《送别》教学实录《送元二使安西》意象观照文脉
- 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
- 2018年
- 前不久,到我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听小学语文课——教师为四年级的学生导读《长袜子皮皮》。学生在教师下发的片段材料中认识到皮皮的可爱、力气大、行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义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夸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她为什么叫皮皮?她的袜子到底有多长?她为什么一个人住?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等一系列问题.
- 王文丽
- 关键词:语文老师《长袜子皮皮》
- 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照耀
- 2018年
- 有人说,人没有爱也能活着。那当然了,没有爱,没有鲜花,没有书,没有音乐,没有电影,没有朋友,没有香水,没有咖啡,没有梦想,没有愿望,甚至没有希望,人还是可以活着的。但是这只是生存,而并非好好地活着。老师呢,没有轻柔地触摸过孩子的发梢,没有和孩子绘声绘色地讨论过生活,没有走进过深宅陋巷进行家访,没有组织过假日游园,没有交流过对同一本书的感受,没有开怀大笑,没有暗自神伤,没有推己及人,没有感同身受,也是可以做老师的,可是这只是做过,而并非教过。
- 王文丽
- 关键词:心灵推己及人活着老师绘色家访
- 我们可以把话说得美好一些
- 2019年
- 《北国之春》这首歌曲调悠扬、歌词美好,据歌词翻译者吕远先生讲,原本这首歌的第一句只有"白桦、蓝天、南风"三个词,吕远先生想:作者眼中北海道的家乡那么可爱,我就帮他美化一下吧。于是,就有了充满诗意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这样的翻译赋予了这首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使歌的意境提升了一个高度。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说法,带给人的感受自然也不同。看来,不是光把话说对了就可以,说得好更重要。这让我想到当下的很多语文课,老师只关心学生说出的是不是"对"的答案,而忽略了对"好"的引导和追求。我以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说得对,不难;难的恰恰是,说得好,言语得体、适度,有美感。
- 王文丽
- 关键词:歌词翻译中国古典文学言语得体语文课白桦
- 《蜘蛛开店》和《熊猫百货商店》
- 2019年
- 偶然间翻阅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教材,读到了《蜘蛛开店》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也觉得似曾相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著名漫画家丁午先生创作的连环画《熊猫百货商店》。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把它制作成了一部彩色水墨动画片,1987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由鲁兵主编的《365夜》也收录了这个故事。
- 王文丽
- 关键词:百货商店长颈鹿
- 谦逊做教师
- 2024年
- 先讲三个故事。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时遇到过一个小姑娘,他同小姑娘玩了许久。临别时,他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说完,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是与一位名人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想不到小姑娘却说:“请您回去也告诉您妈妈,今天同您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
- 王文丽
- 关键词:萧伯纳教师妈妈
- 故事中的“违约”与“惩罚”
- 2019年
- 某天,听老师讲《手绢上的花田》导读课。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讲的是一个名叫良夫的邮递员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托保管酒壶。老奶奶告诉他,只要轻轻唱起“出来吧,出来吧,酿菊酒的小人”的歌谣,这个酒壶里便会出来五个小小人,在手绢上酿菊花酒。临走前,老奶奶还叮嘱良夫一定要记住两件事:“一是酿酒的时候,谁也不能看见。二是不要去想用菊花酒赚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夫的心里渐渐滋生了贪欲,忘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 王文丽
- 关键词:惩罚违约故事安房直子菊花酒导读课
- 把话说得美好一些
- 2021年
- 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对学生讲:“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是有时候就很尴尬,因为学生其实并没有话说,不想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面对这种情形,老师常常把原因都归咎于学生:性格内向啊,缺少勇气啊,语言积累不够啊,诸如此类。我却以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时候在于教师。教师做得好,就有了“故事”,学生就有话说,愿意说,说得好;教师做得不好,就成了“事故”,学生沉默,课堂沉闷。从“事故”到“故事”,让学生“善说”,把话说得美好一些,老师不妨到课堂现场寻找“良方”。
- 王文丽
- 关键词:性格内向老师语言积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