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忠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发性肋骨骨...
  • 1篇心功能
  • 1篇性病
  • 1篇胸腔镜肺减容...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胸外
  • 1篇胸外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功能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扬州市江都人...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5篇潘忠
  • 2篇钱斌
  • 1篇乔峰
  • 1篇赵宏伟
  • 1篇宋广福
  • 1篇邹志田
  • 1篇刘春辉

传媒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微创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微创肺癌根治术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微创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对照组,麻醉方式为全麻插双腔管,镇痛方式为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B组为观察组,麻醉方式为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镇痛方式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竖脊肌平面阻滞+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镇痛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头昏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
潘忠王道猛顾向森钱斌
关键词:微创神经阻滞快速康复
肺癌患者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与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死亡及术后重在并发症发生。全胸腔镜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用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减少术后疼痛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潘忠
关键词:肺癌肺叶切除全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肺减容术在治疗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中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减容术对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右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所接诊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减容术对重度非均质性肺气肿患者右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或延缓肺心病的发生。
乔峰邹志田刘春辉赵宏伟宋广福潘忠
关键词:胸腔镜肺减容术右心功能
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前纵隔占位性患者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前纵隔占位性患者64例,行多层螺旋CT诊断后,行病理学检查,判断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后,观察其影像学图像。结果病理学对多前纵隔占位性患者有100.00%的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诊断中,有2例支气管源性囊肿被误诊为胸腺瘤,准确率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纵隔占位性患者对多层螺旋CT诊断的满意度是95.31%,对于病理学诊断的是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影像学特征明显,是前纵隔占位性患者的有效诊断措施。
潘忠
关键词:纵隔疾病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X线
肋骨固定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胸部肋骨固定板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诊治的7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肋骨固定板治疗45例,行胸带固定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安静状态下治疗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h,24 h,48 h疼痛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肋骨固定板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安全有效,临床疗效可靠。
王道猛钱斌顾向森潘忠
关键词:胸外伤肋骨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