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良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胃切除
  • 3篇胃切除术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切除
  • 3篇淋巴结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肠癌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低位直肠癌根...
  • 1篇低位直肠癌根...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机构

  • 7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吴文良
  • 6篇卢昕
  • 6篇邵永胜
  • 5篇孟庆彬
  • 5篇黄洋
  • 3篇冯燕
  • 3篇刘先桂
  • 1篇余卫中
  • 1篇李志刚
  • 1篇黄浩梁
  • 1篇陈兰
  • 1篇赵秋
  • 1篇刘立红

传媒

  • 4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接受胃癌D 2根治术病人单枚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及浠水县人民医院连续2258例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单枚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对单枚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58例原发性胃癌病例中,纳入507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及123例单枚淋巴结转移病例,单枚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45%。单枚淋巴结转移病例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在肿瘤大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pT分期、脉管癌栓和淋巴结检查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Lauren组织类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癌栓(P<0.001)、AJCC-pT分期(P<0.001)和淋巴结检查数目(≥30枚,P=0.002)与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P=0.002)、pT分期(P<0.001)和淋巴结检查数目(≥30枚,P=0.027)是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癌栓阳性及pT_(2-4)期胃癌有单枚淋巴结转移风险,送检淋巴结数目≥30枚可以提高单枚淋巴结阳性率,获得更准确的N分期。
孟庆彬李明黄洋李栋梁吴文良冯燕卢昕李志刚邵永胜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淋巴结转移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造口与无预防性造口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预防性造口与预防性造VI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行预防性造口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7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预防性造口组(28例)和预防性造口组(42例),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造口组和非预防性造口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造口组术后留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2例,切口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8例,造瘘口并发症7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2例,并发症发病率59.5%;非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1例,切口并发症1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1例,并发症发病率21.4%;预防性造口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病率较非预防性造口高(P〈0.05),但吻合口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适应证行预防性造口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卢昕吴文良黄洋邵永胜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造口术手术后并发症
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Cox-2、CD34在35例结肠腺瘤性息肉、4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NF-κBp65与Cox-2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与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v65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7.1%、81.0%,呈依次升高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51.4%、73.8%,呈依次升高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Cox-2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NF-κBp65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632,P〈0.05);NF-κBp65、Cox-2阳性表达结肠癌组织MVD(34.1±10.7、28.5±9.8)明显高于NF-κBp65、Cox-2阴性表达结肠癌组织(9.8±3.2、11.2±4.6,P〈0.05)。结论NF-κB、Cox-2在结肠癌组织异常增殖、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及远处脏器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余卫中陈兰刘立红吴文良赵秋
关键词: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结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癌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幽门周围淋巴结清除的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幽门周围淋巴结(Parapyloric lymph node,PLN)转移的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完成Siewert Ⅱ型AEG病例R0切除手术85例。记录每例手术标本的淋巴结数目,计算本组病例的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计算PLN转移率,分析P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5例Siewert Ⅱ型AEG病例的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4167枚(16~157枚),(49.02±16.24)枚/例。85例中,68例有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80.00%,PLN转移率为18.82%。PLN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Laurén分型不相关(χ~2值分别为0.007、0.288、0.176、0.954,P值均>0.05),与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pT分期)相关(χ~2=17.358,P<0.001;χ~2=14.921,P=0.002)。结论 Siewert Ⅱ型AEG病例宜行全胃切除,尤其是T3、T4期或肿瘤直径≥4 cm病例必须行全胃切除术。
李明孟庆彬邵永胜李栋梁冯燕吴文良卢昕黄洋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经阴道取标本的完全腹腔镜远端胃D_(2)切除术:附二例报告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取标本的完全腹腔镜远段胃D_(2)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胃下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结果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D_(2)切除、消化道重建及经阴道取标本,术后无近期并发症,随访期内均无远期并发症,无瘤生存,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如具有丰富的常规腹腔镜手术经验,术中能够确保严格遵守无菌术与无瘤术的技术要求,并能够熟练完成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开展经阴道取标本的完全腹腔镜远端胃D_(2)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创伤更小、美学效果更好。
吴文良黄洋邵永胜黄浩梁卢昕孟庆彬刘先桂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
高血糖危象酮症酸中毒并急性昏迷合并大面积小肠坏死一例
2023年
高血糖危象酮症酸中毒(diabetic emergency-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伴昏迷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危急重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时可合并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肠系膜血栓形成、小肠坏死等。既往的文献病例报道中,尚无报道大面积小肠坏死。本文旨在结合文献复习,提高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急腹症的诊治能力。
刘先桂孟庆彬吴文良卢昕邵永胜
关键词:糖尿病昏迷小肠坏死
进展期胃下部癌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247例胃下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胃癌D2+No.14v淋巴结切除术。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各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阳性数目,分析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47例共检出淋巴结11 837枚(16~107枚/例),平均(47.92±15.11)枚/例。179例有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2.47%。共获取No.14v淋巴结716枚(1~9枚/例),平均(2.90±1.43)枚/例。247例中No.14v淋巴结转移19例,转移率为7.69%。No.14v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Laurén分型及Borrmann分型不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pTNM分期以及No.4和No.6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进展期胃下部癌病人,原发灶位于胃大弯侧、肿瘤最大径≥4 cm,以及怀疑No.4或No.6淋巴结转移,是No.14v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吴文良孟庆彬邵永胜冯燕卢昕黄洋刘先桂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