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鑫
作品数:
1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合作作者
张丹
清华大学
陈菁菁
清华大学
彭凯平
清华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0篇
专利
1篇
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文化科学
2篇
哲学宗教
1篇
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8篇
脑电
6篇
信号
6篇
人格特质
6篇
脑电信号
6篇
测量方法
5篇
素材
3篇
情绪
2篇
电位
2篇
电位分析
2篇
电位响应
2篇
电影
2篇
受众
2篇
受众群
2篇
受众群体
2篇
素材库
2篇
情绪体验
2篇
人格测试
2篇
人机
2篇
人机交互
2篇
自动测量
机构
11篇
清华大学
作者
11篇
张丹
11篇
胡鑫
7篇
陈菁菁
2篇
彭凯平
传媒
1篇
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1篇
2024
1篇
2022
1篇
2021
2篇
2020
3篇
2019
2篇
2017
1篇
2015
共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测者在观看诱发素材时产生的脑电数据;对所述脑电数据进行电位分析,获得电位响应参数;根据所述电位响应参数,利用人格特质测量模型获得所述被测者...
张丹
胡鑫
王非
陈菁菁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测者在观看诱发素材时产生的脑电数据;对所述脑电数据进行电位分析,获得电位响应参数;根据所述电位响应参数,利用人格特质测量模型获得所述被测者...
张丹
胡鑫
王非
陈菁菁
一种基于神经响应的人格测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神经响应的人格测量方法及系统,其中,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向受测者播放预设的素材库中的人格测试素材,并接收所述受测者的脑电信号;提取脑电信号中的响应特征构建响应特征向量;将响应特征向量输入到预设的人格...
陈菁菁
胡鑫
王非
张丹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神经响应的人格测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神经响应的人格测量方法及系统,其中,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向受测者播放预设的素材库中的人格测试素材,并接收所述受测者的脑电信号;提取脑电信号中的响应特征构建响应特征向量;将响应特征向量输入到预设的人格...
陈菁菁
胡鑫
王非
张丹
文献传递
基于脑电信号的创造力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创造力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自然语言素材的文本进行词汇切分,并获取切分的每个词汇在所述文本的上下文中的出现概率;获取受测者在听到所述自然语言素材的音频时的脑电信号,并对所述脑电信...
张丹
胡鑫
王非
陈菁菁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电影受众体验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电影受众体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一定数量长度的不同情绪内容的电影片段样本并播放;采集一定数量观看所述不同情绪内容的电影片段的受众受众的脑电信号;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频域分...
张丹
胡鑫
彭凯平
基于情绪脑电响应相似性的人际关系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涉及人机交互及工程心理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情绪脑电响应相似性的人际关系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情绪视频数据库;S2:根据不同社会团体的实验者对所述情绪视频数据库中视频观看产生的脑电信号构建人际关系预...
龙雪飞
胡鑫
张丹
文献传递
基于脑电信号的创造力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创造力人格特质测量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自然语言素材的文本进行词汇切分,并获取切分的每个词汇在所述文本的上下文中的出现概率;获取受测者在听到所述自然语言素材的音频时的脑电信号,并对所述脑电信...
张丹
胡鑫
王非
陈菁菁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电影受众体验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电影受众体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一定数量长度的不同情绪内容的电影片段样本并播放;采集一定数量观看所述不同情绪内容的电影片段的受众受众的脑电信号;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频域分...
张丹
胡鑫
彭凯平
文献传递
档案视角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测量
2024年
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个体差异具有的情境依赖性正得到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全面、准确的个体差异测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优化发展,近年来研究者日益重视在多种真实的日常情境下测量个体状态并构建个体差异计算模型,来达到相比传统实验室情境更加全面客观的个体差异测量。目前,以智能传感和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个体差异测量更加便捷高效,推动包括主观报告、行为表现、生理反应等方面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研究取得新进展,形成了面向日常多情境高维数据的个体中心档案视角分析思想和方法。未来研究应关注日常多情境测量与档案视角分析方法的结合,以促进个体差异机制的深入理解,推动个体差异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水心宇
肖雅珩
陈菁菁
胡鑫
张丹
关键词:
心理测量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