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莎 作品数:6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两种碱性pH调节剂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的影响 2016年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作为碱性p H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发酵行业。两种p H调节剂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盐,其溶解性存在显著差异,从而间接影响发酵过程。本文重点考察了两种碱性p H调节剂对1,3-丙二醇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发酵液渗透压、尾气组成、发酵周期、生产强度等过程参数的试验考察,分析了可溶性强碱作为p H调节剂不利于1,3-丙二醇发酵的原因,并且在以氢氧化钠作为p H调节剂的发酵体系中,考察了区间厌氧发酵方案的可行性。从氢氧化钠p H调控下的发酵周期来看,约21h后转入发酵末期,发酵活跃期相对较短,因此缩短发酵周期,有利于提高平均生产强度。另外,通过区间厌氧通气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少氮气使用量,提高该工艺的经济性。 张霖 樊亚超 李晓姝 廖莎 王鹏翔 乔凯关键词:1,3-丙二醇 PH调节剂 发酵 厌氧 甘油和半纤维素水解液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 被引量:1 2013年 建立了以K.pneumoniae为菌种,甘油和半纤维素水解液(HH)共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O)的体系。通过添加HH,1,3-PDO的质量浓度、甘油的转化率和生产力比甘油单独发酵分别提高了18.2%,24.4%,18.0%。HH中的木糖和甘露糖能显著提高1,3-PDO的产量和生物量,葡萄糖对1,3-PDO的合成产生抑制,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对1,3-PDO的合成没有影响。与不添加抑制物相比,添加0.28 g/L糠醛时,生物量提高了12%,1,3-PDO的产量有微量提高;添加0.61 g/L甲酸盐时,对细胞生长和1,3-PDO的合成产生轻微抑制,分别降低了9.8%和1.1%;添加1.46 g/L乙酸盐时,细胞生长略有提高,1,3-PDO的质量浓度从8.77 g/L增至11.73 g/L。在补料分批发酵中添加HH,1,3-PDO的质量浓度、甘油的转化率和生产力分别提高到71.58 g/L,65%,1.93 g/(L.h),比甘油单独发酵分别提高了17.8%,25.0%,17.7%。 金平 王领民 张霖 廖莎 黄和关键词:PNEUMONIAE 半纤维素水解液 木糖 甘油 共发酵 1,3-丙二醇 2,3-丁二醇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2,3-丁二醇应用广泛,是一种潜在的平台化合物,可以用于替代传统平台化合物——四碳烃。基于能源安全及绿色环保的需求,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化学法相比,生物炼制制备2,3-丁二醇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2,3-丁二醇的高沸点及强极性的特点使它难以从发酵液中分离。这成为了生物炼制2,3-丁二醇工艺工业化的瓶颈。因此,开发高效价廉的2,3-丁二醇分离工艺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从发酵液中分离2,3-丁二醇工艺的研究进展。2,3-丁二醇的分离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发酵液深处理及2,3-丁二醇精制3个方面,涉及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絮凝、膜过滤、离子交换、电渗析、萃取、精馏等以及相关技术的优化和耦合。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现有分离工艺的高效整合及新型分离工艺的有效突破。 樊亚超 张霖 廖莎 王领民关键词:2,3-丁二醇 生物炼制 1,3-丙二醇发酵液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脱盐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对1,3-丙二醇发酵液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脱盐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发酵液小试脱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电渗析脱盐实验、离子交换树脂的选型和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工艺。结果表明,单独采用电渗析脱盐1,3-丙二醇损失率为11.41%;通过比较多种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pH、电导率以及处理能力,确定耦联中试实验采用树脂LSI296和LSI010;采用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两步脱盐,效率提高到96.2%,损失率降低到5.88%。 王领民 廖莎 乔凯 张霖 姚新武 王崇辉 高大成关键词:1,3-丙二醇 电渗析 离子交换 东北地区产油能源微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2015年 微藻作为21世纪生物柴油的理想燃料已被人们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微藻种类很多,如何从诸多的微藻中筛选油脂含量高的微藻已成为人们函待解决的问题。从东北地区水样中分离纯化出93种藻种,采用尼罗红染色法对其中30株藻种进行了筛选获得了8种具有产油潜力的藻种,并利用自制的柱式反应器微藻评价装置对这8株藻株进行了产油能力的评价,获得了一株总脂产率达到133.9 mg/(L·d)的产油能源微藻。在此基础上,对该藻株进行了18S r RNA的鉴定,确定为Chlorella sp.。 师文静 廖莎 孙启梅 王鹏翔 李晓姝关键词:分离纯化 分子鉴定 RRNA 微藻采集分离技术概述 被引量:3 2015年 微藻是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藻种特征形状不同,只有从自然水体中获得纯的目标藻种才能进一步开展藻种的选育和培养等研究工作。介绍了微藻的采集和分离方法,主要介绍了从自然水体获得单一纯藻种的步骤,重点描述了藻种的一些常用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以期能够获得纯的目标藻种,为进一步的微藻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师文静 廖莎 孙启梅 王鹏翔 李晓姝关键词:微藻